《赠江华长老》翻译赏析

  《赠江华长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老僧道机熟,默语心皆寂。

  去岁别舂陵,沿流此投迹。

  室空无侍者,巾屦唯挂壁。

  一饭不愿馀,跏趺便终夕。

  风窗疏竹响,露井寒松滴。

  偶地即安居,满庭芳草积。

  【前言】

  《赠江华长老》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首诗,描写了一个由舂陵移居永州的老僧人简朴的生活,白描手法和衬托手法的运用是本诗的特点。

  【注释】

  ⑴长老:对寺庙住持或德高年长之僧的尊称。

  ⑵机:关键、要点。

  ⑶舂(chōng 冲)陵:地名,在今湖南宁远县柏家坪。

  ⑷屦(jù 具):用麻、葛等制成的鞋。

  ⑸跏趺(jīa fū 加夫):佛教徒结跏趺坐的略称,双足交迭而坐,是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

  ⑹偶:谐合。

  【翻译】

  老和尚精通释氏道义,整天默默不语而心神宁静。据说是去年离开舂陵,沿着潇水投奔零陵。居室简陋没有侍者,只有毛巾鞋子挂在壁屏。用餐时一粒饭都不肯剩存,饭后盘腿而坐直至太阳西沉。窗外风吹稀疏的竹枝沙沙作响,井边的老松上清露泠泠。适合的地方就是安居的场所,庭院青悠悠芳草芬馨。

  【鉴赏】

  该诗是柳宗元写给一位江华籍老和尚的赠诗。他是去年才由舂陵移居永州的。全诗描述了这样一位老和尚:他生性喜静,沉于佛事,佛理精熟,生活简朴,令人肃然起敬。全诗明白晓畅,内容单一。想必是诗人住龙兴寺时,出入寺庙观察有感后而写。

  全诗可分为三节,前四行是第一节,概括介绍老和尚,一“熟”一“默”,形象地刻画出了老和尚内外特点。中四行为第二节,以白描手法,反映了老和尚节俭的生活。后四行为第三节,写庭院环境,衬托老和尚不凡的修养。全诗结构匀称合理。

  此诗在写法上运用衬托手法。先写老僧话少心静,再写居室空荡,生活简朴,环境天然,意在衬托“长老”内在的充实以及对佛道的精熟。在此诗第三节以生活环境的自然幽雅来衬托主人的涵养。另外,此诗所布的“虚白”,如长老的家世如何,缘何而投空门,乃至姓名法号等等,读者都不得而知。诗人有意将此谈化,恰恰突显了中心内容,使“熟”字成为此诗的诗眼。把读者的目光引向了长者对佛的热情与虔诚,“长者”就像是为“佛”而生,为之痴迷,愿为之倾尽生命的坚定执着的信使,是一名地道的全身心投入的“浮屠”。

  柳宗元的赠诗答诗,一般都是写给好友亲朋的。像此诗这样写给既非亲故、又无深交的一般僧侣,是少之又少。究其因,大致有二。一是柳宗元其人信仰佛教,他生长在具有习佛传统的家庭。中唐时期佞佛一时成为朝野的风气,被贬地永州,靠近禅宗活动中心法照盛地衡山;被贬时湖南禅宗也正是兴盛之时,加之诗人多年居住在寺庙,被贬后心灵需要慰藉,感情也需寄托。在这样的家庭、社会、居住环境以及心理需求下,很自然地就与佛教相濡以沫,水乳交融了。他热情而诚挚地研究与宣扬佛学,以至成为中国士大夫佛教信徒的一种典型,代表了一代文人佛教理解的理论高度。

  习佛成为他南荒“系囚” 生活生命的一部分。有关情节在《晨诣超师院读禅经》中有具体的描述——“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这样,柳宗元关注佛门僧侣便是情理中的事情。其二是长老崇佛达到了诗人心中的理想的境界:心无旁鹜,对物欲无所求,对佛理道义则孜孜以求,永不满足。这大概正是初贬永州的诗人,为打发无聊慰籍寂寞所想达到的境界。总之,此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长老的敬仰与羡慕,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当时旧痛欲罢不能的心境。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2695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79
  •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阅读答案(附翻译)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及是,三杨已前卒,太监王振…

    古诗文 2022年5月18日
    270
  • 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及注释

    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及注释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刘向写的一篇文言文,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及注释,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译文…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54
  • 约不可失文言文的道理

    约不可失文言文的道理   约不可失的意思是:做人应该守信用,一诺千金,无论对什么人什么事,绝不可言而无信。下面是关于约不可失文言文的道理的内容,欢迎阅读!   约不可失   魏文侯…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64
  •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之通假字总结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之通假字总结   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罢:通疲疲劳。形容词。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形容词。…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48
  • 韩疁《高阳台·除夜》

    韩疁 除夜 频听银签,重燃绛烛,年华衮衮惊心。饯旧迎新,能消几刻光阴?老来可惯通宵饮?待不眠、还怕寒侵。掩清尊、多谢梅花,伴我微吟。 邻娃已试春妆了,更蜂腰簇翠,燕股横金。勾引东风…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8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