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翻译和赏析

  《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作者为唐朝诗人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

  方丈浑连水,天台总映云。

  人间长见画,老去恨空闻。

  范蠡舟偏小,王乔鹤不群。

  此生随万物,何路出尘氛。

  【前言】

  《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这是一组题画诗。诗人面对画中美景,只能徒自怨叹。而画中之景愈美,诗人的心情愈低沉。这种“以美景衬哀情”的手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效果,将诗人内心的悲苦之情衬托得愈加强烈,顺势引出了尾联无可奈何的感叹:此生随万物,何路出尘氛。

  【注释】

  ①司马弟:李固的弟弟。

  ②方丈:又名方壶,古代传说中海上三座仙山之一。《史记·封禅书》载:“自齐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浑:全然。连水:山水相连。

  ③天台:即天台山,在今浙江省。

  ④范蠡:春秋时越国大臣。

  ⑤王乔:传说中的仙人王子乔。

  ⑥随万物:随着万物一同沉浮升迁。

  ⑦尘氛:世俗之气。

  【翻译】

  方丈山与茫茫大海连成一片,天台山总是在烟云中若隐若现。我常在人间的画卷中看到这样的美景。如今年纪大了,只能空闻,不能亲临其境。范蠡泛游太湖的船偏小,不能载我同游;王子乔所乘的仙鹤只有一只,不能度我飞升。我一生只能随波逐流,怎样才能摆脱这世俗之气呢。

  【赏析】

  这是杜甫在赏鉴了一幅山水画后所作的一首题画诗。首联以浪漫的笔调描写了画面的美景,将方丈、天台两座仙山与苍茫的大海、缥缈的烟云放在一起描绘,增强了画面的苍茫之感和神秘之气。此为虚笔描摹。接着诗人笔锋陡转,由虚入实,抒写了自己欣赏完画作之后的内心感受。面对如此神山胜境,诗人慨叹自己年华已老,不能亲自前去游览一番,只能在画中一饱眼福了。颈联承接上联的“老”、“空”二字进一步抒发感慨。画中轻舟荡漾,可惜舟小,容不下诗人同游;画中仙鹤长鸣,可惜只有一只,也不能带着诗人飞升。诗人面对画中美景,只能徒自怨叹。而画中之景愈美,诗人的心情愈低沉。这种“以美景衬哀情”的手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效果,将诗人内心的悲苦之情衬托得愈加强烈,顺势引出了尾联无可奈何的感叹:此生随万物,何路出尘氛。

  一幅山水图,竟引无限情,“诗中无一字言怨,而隐然幽怨之意见于言外”。此诗采用虚实相间的笔法,意境开阔,文笔回荡,令人浮想联翩。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2703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长信怨·奉帚平明金殿开》翻译及赏析

      《长信怨·奉帚平明金殿开》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昌龄。古诗全文如下: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注释  …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51
  • 《商鞅立信》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商鞅立信 【原文】 商鞅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也,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66
  • 魏相字弱翁(汉书)的文言文阅读训练

    魏相字弱翁(汉书)的文言文阅读训练   魏相字弱翁(汉书)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魏相字弱翁,定陶人也。为郡卒史,以对策高第,为茂陵令。后迁河南太守,…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28
  •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9
  • 小升初语文必考文言文

    小升初语文必考文言文   1、《《陈元方侯袁公》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44
  • 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阅读答案及赏析

    酬乐天咏老见示 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6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