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晚月映林塘淡》翻译及赏析

  岁晚·月映林塘淡

  王安石

  月映林塘淡,风含笑语凉。

  俯窥怜绿净,小立伫幽香。

  携幼寻新的,扶衰坐野航。

  延缘久未已,岁晚惜流光。

  【前言】

  “岁晚”原本指时节。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但这个节气有时候出现在农历“年初”,有时候又出现在农历“上一年年末”,凡后一种情况,即称作“岁晚”(岁晚,即“年末”),民间亦称作“内春”。“岁晚”,在这里是指农历九月。此时,秋水澄碧,菊花正开,丝毫不比春景逊色。

  【注释】

  ①绿净:指水。

  ②的:鲜明,常用来描写花色,如梁简文帝《咏栀子花》:“素华偏可熹,的的半临池。”这首诗中指花。菊花始开,故称“新的”。

  ③延缘:徘徊流连。

  【翻译】

  月光映照着清幽的树林池塘,凉爽的风里夹杂着欢声笑语。弯下腰窥看青绿明净的池水,在幽香之中稍稍伫立一会儿。拉上小孩子寻找新熟的莲子,搀扶着老人在野外泛舟游玩。我久久地流连不已,这已是一年的末尾,让人愈发珍惜流逝的光阴啊。

  【鉴赏】

  “岁晚”原本指时节。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但这个节气有时候出现在农历“年初”,有时候又出现在农历“上一年年末”,凡后一种情况,即称作“岁晚”(岁晚,即“年末”),民间亦称作“内春”。“岁晚”,在这里是指农历九月。此时,秋水澄碧,菊花正开,丝毫不比春景逊色。并且由于时近岁暮,“此景过后更无景”,因而比春景更令人爱惜。王安石以时节(“岁晚”)而不是以景为题,正是为了突出这种“岁晚惜流光”的感情。“月映林塘淡”,可见不是朦胧新月,至少是半月。明月与清波相映,明朗动人,这就为“坐野航”作了伏笔。而塘畔菊花,藏于枝叶之中,虽有月照,依然黝暗,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必须去“寻”。“风含笑语凉”,着一“含”字,可知笑语在风中缓缓荡漾,那么,这风就是微风了。正因有此微风,才能“小立伫幽香”-一小立片刻,等待菊花的“幽香”一缕缕飘来。由此可见,作品所展现的幕幕图景,尽管流转变化,却和谐统一。诗人运笔是极为细密的。

  中间两联正面描叙诗人的赏玩过程。“俯窥”句赏水,“小立”句赏花。“绿静”二字颇可玩味。王安石之前,已有不少诗人分别用“绿”、“静”来表现水的动人,如李白《襄阳歌》:“遥看汉水鸭头绿。”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澄江静如练。”所以,用“绿静”来代指水,就暗含了这一类描写在内,因而其作用也就不限于和“幽香”成对,求得属对工整,同时也富于画意,正好显示了水的“可怜”(可爱)。

  宋人许顗《彦周诗话》曾说:“荆公爱看水中影,此亦性所好,如‘秋水写明河,迢迢藕花底’。又《桃花》诗云:‘晴沟春涨绿周遭,俯视红影移鱼船’。皆观其影也。”三、四两句中的“俯窥”池塘,并非仅仅看水(那样就用不着“窥”了),而是入迷地欣赏着“水中影”:月影、树影、花影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景物。“窥”字极为传神,活灵活现地写出了诗人的个性;不仅如此,它还和“小立”形成对照,风致悠然。

  “携幼寻新的”承“小立”句而来:塘畔的缕缕幽香诱惑着诗人,于是他兴致更高,“携幼”相寻。画面中出现了一老一少,相互之间又是如此亲密,款语绵绵,这就照应了上文的“笑语”。“扶衰坐野航”,进一层表现赏玩之兴。“扶衰”,虽衰老而强起;“野航”,一种“恰受两三人”(杜甫《南邻》)的小船。年老体弱,而所坐又非画舫楼船,既无箫管之喧,又无友朋之乐,却唤起他如此高的游兴。不为别的,正是这秋月映照着的林塘夜色和“岁晚惜流光”的深切感情。所以“扶衰”并非叹老,“野航”亦非调侃,而是要通过二者更深刻地反衬出他的情怀。

  最后一联画龙点睛。“延缘”,徘徊流连。“延缘久未已”具有很大的容量,它不仅包括了上述全部赏玩过程,还表明“扶衰坐野航”之后诗人仍在夜游。至于他何时会“已”,没有明写,也没有暗示,只是意味深长地说明了“延缘久未已”的原因:“岁晚惜流光。”有了这一句,全部描写赏玩的画面就获得了灵魂,读者尽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想象,去回味。此诗虽然用笔平实,仍有含蓄不尽之意,原因正在于此。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2710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谢灵运《登池上楼》简析

    谢灵运《登池上楼》简析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沈。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及穷海,卧З对空林。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И,初景革绪风,…

    古诗文 2022年5月17日
    444
  • “国虽小,其食足以食天下之贤者”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国虽小,其食足以食天下之贤者,其车足以乘天下之贤者,其财足以礼天下之贤者。  与天下之贤者为徒,此文王之所以王也。今虽未能王,其以为安也,不亦易乎!此赵宣盂之所以免也,孟…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3
  •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乃“民”字无上,可改为&ld…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35
  • 文言文重要知识点复习虚词“之”用法讲解

    文言文重要知识点复习虚词“之”用法讲解   中考文言文知识点复习:虚词“之”用法讲解   一、代词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曹…

    古诗文 2022年11月27日
    34
  • 感受大學文言文范文

    感受大學文言文范文   感受大學   餘入大學,一載有餘。昔初初至攀枝花,曾意棄學,亦無心攜行諸君,幽怨之至。擇所愛之文學,而失其本心,渾渾噩噩,不知所向。間或明目清心,俄而便失其…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57
  • 童趣文言文的翻译

    童趣文言文的翻译   文言文需要翻译之后才可以理解,同学们,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文章,我们看看下面的童趣文言文的翻译吧。   童趣文言文的翻译  原文   编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5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