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三首其一翻译赏析

  《秋日三首其一》作者为宋朝诗人秦观。其古诗全文如下:

  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

  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前言】

  《秋日三首》是北宋词人秦观创作的组诗作品。前两首诗写的都是琐细的生活题材,都以观察细致见称。第一首写邗沟附近的水乡夜色。

  【注释】

  ⑴邗沟:又名邗江,即今江苏境内自扬州市西北入淮之运河,中途经高邮。《嘉庆扬州府志》卷八:“运河,皆云古邗沟也。左哀九年杜预注:‘于邗江筑城穿沟,东北通射阳湖,西北至末口入淮。’”

  ⑵寒星:寒光闪闪的星。傍:靠近。

  ⑶菰蒲:菰,即茭白;蒲,即蒲草。

  【翻译】

  已是降霜时分,邗沟里,水还是清澈的,天上万颗星星,映在水里,和船是那么近。原以为岸边茭蒲之地,没什么人家,忽然传出了言语几声。

  【鉴赏】

  第一首表现邢沟附近的水乡夜色。微霜已降,秋水方清,诗人乘船经过运河,习习凉风,吹来清新空气,很觉爽快。这时没有月光,只见满天星斗。诗人陶醉在迷人的秋江夜色之中,环顾四周,寒星万颗,映照水中,倍感亲切。一二句由霜寒二字领起,不消点出“秋”字,而题意自在其中。

  三四句赞关环境幽寂。邢沟两岸丛生着菰蒲一类水生植物,在夜色朦胧中,给人以一望无际的感觉。菰蒲深处居然隐藏人家,诗人完全没有料到,不过,这种艺术处理,只适宜于若明若晴,唯见星光的秋江之夜,如果换成月夜和白天,就不一定恰切。此联妙在使用了“疑”、“忽”二字。诗人心中正结着一个菰蒲深处有无藏舟之“地”的“疑”团。忽然几声“笑语”,方知岸上还有“人家”,疑团顿时解开。这种情景,很平常,优诗人却能通过艺术作品把它捕捉下来。宋人曾说此联是来自白道猷的“茅茨隐不见,鸡鸣知有人”,而“更加锻炼”。诗人们各自写出了生活中的类似体验,但秦观此联却显得更灵动,国而受到黄山谷的称赏。

  在表现手法上,诗人用的是先抑后扬法。通篇不直写旅人,而是借物托志,先写霜气、秋水、寒星、菰蒲,最后写菰蒲深处的“笑语声”,随即戛然而止。然言虽止而意未尽。这亲切的笑语声是伴随着夜行人度过迷蒙空寂的秋宵,还是瞬间消失在凄冷的夜空,留下的却是更加难耐的寂寞和愁苦。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正面阐述,而是用遮掩来突出,用省略来增添。由于构思巧妙,含蓄深邃,因而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2742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向文简拜右仆射文言文翻译

    向文简拜右仆射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37
  • 送欧阳推官赴华州监酒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我观文忠公,四子皆超越。仲也珠径寸,照夜光如月。好诗真脱兔,下笔先落鹘。知音如周郎,议论亦英发。文章乃余事,学道探玄窟。死为长白主,名…

    古诗文 2020年3月8日
    606
  • 描写柳树的古诗词有哪些

      烟柳   飘缈微光照绿诗,   树腰半露影参差。   淡抹轻笼迷晓色,   不知何处叫黄鹂。   春柳   金粉半销丝渐长,   半姿濯濯比王郎。   间紫参红春意闹,   午…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60
  • 《清平乐·上阳春晚》古诗原文及鉴赏

      《清平乐·上阳春晚》作者为唐朝诗人温庭筠。其古诗全文如下:   上阳春晚,宫女愁蛾浅。新岁清平思同辇,争奈长安路远。   凤帐鸳被徒熏,寂寞花琐千门。竞把黄金买赋,为妾将上明君…

    古诗文 2022年11月9日
    50
  • 欧阳修文集――卷一三七・集古录跋尾卷四

      【魏受禅碑〈延康元年〉】   右魏《受禅碑》,世传为梁鹄书,而颜真卿又以为钟繇书,莫知孰是。按《汉献帝纪》,延康元年十月乙卯,皇帝逊位,魏王称天子。又按《魏志》,是岁十一月葬士…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61
  • 不见长安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①。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②。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5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