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暖还严寒 春捂如何“捂”?

  “春捂”是传统的养生之道。冬去春来,寒气始退,阳气升发,是硬道理。此时人们的机体调节功能远远跟不上天气的变化,稍不注意,就会乘虚而入。“春捂”的原则是过犹不及,不“捂”不行,“捂”过头也不成,掌握好“春捂”的尺度非常重要。一年之计在于春,只有掌握法,才能为新一年的健康打好基础。

  “春捂”是传统的养生之道。冬去春来,寒气始退,阳气升发,是硬道理。此时人们的机体调节功能远远跟不上天气的变化,稍不注意,就会乘虚而入。“春捂”的原则是过犹不及,不“捂”不行,“捂”过头也不成,掌握好“春捂”的尺度非常重要。一年之计在于春,只有掌握法,才能为新一年的健康打好基础。

  乍暖还寒宜“捂”两头

  天气刚刚转暖,有些人便早早地脱掉冬装,换上轻便漂亮的春装。一些爱美女性更是迫不及待地穿上超短裙、丝袜,露出美丽的双腿。专家认为,民间的传统习惯“春捂”有一定道理,春天是多种疾病的高发期,“春捂”不能忽视。

  春天适当捂一捂,可以减少疾病。冬去春来,人体皮肤逐渐苏醒,汗毛孔闭锁程度相应降低,因而春风较大的时候,尽管不是很冷,却能长驱直入肌体内部,人就可能感冒或并发其它疾病。再加上春天的天气不稳定,过早脱掉棉衣或穿得太少,也很容易着凉感冒。

  对于“春捂”,医生的建议是注意“捂”两头,即重点照顾好“首足”两头。由于早春天气乍暖还寒,湿气较大,早晚低温,细菌病毒活跃,人容易生病,重点“捂”头颈与双脚,可以、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发生。

  寒多自下而起,传统养生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因为人体下身的血液循环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到风寒侵袭,女性如果过早换裙装,会导致关节炎和多种妇科病。春天还是流脑、麻疹、腮腺炎等传染病的多发季节,这些疾病的发生虽与细菌、病毒感染有关,但感染后发病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个人的体质和起居调养。

  保暖适当莫“捂”过头

  生怕孩子着凉生病,年轻爸妈们更是用小棉被把婴幼儿“捂”得严严实实。医生提醒父母,“春捂”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捂”过了头,同样对健康不利。

  “春捂”并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而是强调脱衣要“递减”,即衣物增减既要视天气的变化情况而定,也要根据自身的体能素质。春季气温日差较大,早晚较冷,此时可适当“捂”一会儿。而晴日的中午时刻,气温一般都在10℃以上,此时可适当减衣服。一般来说,春季可以让居室温度适当高一点,被子也要适当厚一点。

  春季空气湿度较大,如果“捂”过了头,还容易诱发中暑。因此在增减衣物时,最好先听听天气预报。天气转热后,有些人还穿着很多衣服,甚至“捂”出了汗,冷风一吹反而容易着凉。

  由于孩子好动易出汗,更不要“捂”得太紧,出汗后骤减衣服很容易,要让孩子增加户外活动,以增强适应能力。而婴幼儿需要逐渐适应外界寒暖的变化,如果暖被厚衣“捂”得太多,宝宝需要调节体温就要出汗,而体液过多消耗,就更不能适应寒冷刺激。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30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七个时间段喝蜂蜜水最养生

      蜂蜜水什么时候喝最好?关于蜂蜜水饮用的最佳时间,有人说,“晨喝盐水,晚喝蜜”,认为晚上睡前喝蜂蜜水最好,而有人认为早晨喝蜂蜜水最养生,下面我们来分析下到底什么时候喝蜂蜜水最好:

    健康管理 2017年2月10日
    1.2K
  • 揭每个人每小时都会犯的7种错

      上班族每天都会重复做很多的事情,并且这些事情都是一些错误的事情,都是对人体健康不利的事情,比如说摸脸、久坐、揉眼睛,那您知道每个小时都会犯的都有哪些吗?您知道是什么吗?为您介绍一下男人每天憋尿的危害的知识,感兴趣的朋友们赶快来看看啊。

    健康管理 2017年2月10日
    1.4K
  • 祛湿健脾吃什么?

      湿气积累麻烦多,许多人都不把它当一回事,总是忽悠着就过了,久而久之,就积了一堆病痛。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注意饮食,湿气就不会缠上你,给大家推荐多款祛湿汤,帮助对抗湿气。  …

    健康管理 2017年2月22日
    1.1K
  • 上班白领一族的自行车健身方法

    上班白领一族的自行车健身方法  如果你是骑自行车上班的话,不妨注意一些骑自行车健身的方法。     有氧骑车法:以中速骑车,一般要连续骑行3…

    健康管理 2008年7月17日
    1.3K
  • 经常突然抽筋?走出5大雷区

      半夜睡梦中,早起后眼皮跳个不停,跑了几步就开始……抽筋这个小毛病看着不起眼,但发作起来也很难受。其实,许多抽筋都是“自找”的。

    健康管理 2017年2月23日
    1.4K
  • 爱耳日:好的听力来源于安全用耳

      大年初一,家住天河的刘先生在放鞭炮时耳朵被震了一下,左耳随之就听不到声音,像是被东西堵住了耳朵,着急的他直接拿起了挖耳勺去挖耳,结果左,疼痛不已,却依然听不到声音,只得向医生救助。医生在检查时发现刘先生左侧耳道都是血块,清理完血痂后方发现刘先生。由于刘先生拿挖耳勺挖耳的不当处理,已对耳朵造成了二次伤害,医生给他开了的药物,并提醒他一个月内耳朵需避免进水,注意,受伤的鼓膜才能慢慢自行愈合。

    健康管理 2017年2月22日
    1.7K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