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百花·飒飒霜飘鸳瓦》翻译赏析

  《斗百花·飒飒霜飘鸳瓦》作者为宋朝诗人柳永。其古诗全文如下:

  飒飒霜飘鸳瓦,翠幕轻寒微透,长门深锁悄悄,满庭秋色将晚。眼看菊蕊,重阳泪落如珠,长是淹残粉面。鸾辂音尘远。

  无限幽恨,寄情空殢纨扇。应是帝王,当初怪妾辞辇。陡顿今来,宫中第一妖娆,却道昭阳飞燕。

  【前言】

  《斗百花·飒飒霜飘鸳瓦》是宋代柳永所作的一首词。此词借写汉武帝时皇后陈阿娇失宠于武帝,在深秋时的愁苦和怨恨,表达对世上女人的同情。

  【注释】

  ⑴飒飒:象声词,指风声。

  ⑵鸳瓦:鸳鸯瓦,即成双成对的瓦。

  ⑶翠幕:绿色的帷幕,指陈阿娇的床帐。

  ⑷长门:长门宫,即陈阿娇失宠于汉武帝后所居之宫。

  ⑸深锁:紧紧的锁住。

  ⑹满庭:长门宫的庭院。

  ⑺重阳:重阳节,乃是农历的九月九日。

  ⑻长是:经常是。

  ⑼淹残粉面:泪水将脸上的胭脂花粉冲浇得残缺不全。

  ⑽鸾辂:鸾车,皇帝所乘坐的车子。

  ⑾殢:困扰,纠缠不清。

  ⑿纨扇:是一种细绢所制的团扇。

  ⒀辇:皇帝所乘坐的车子。

  ⒁陡顿:猝然变化。

  ⒂今来:如今。

  ⒃昭阳飞燕:昭阳,指昭阳宫;飞燕,指赵飞燕。因赵飞燕居于昭阳宫,因此称为昭阳飞燕。

  【翻译】

  深秋的冷风吹动了鸳鸯瓦上的霜花,冷风吹过绿色的帷幕,吹到陈阿娇的身上,微微带着寒意,静悄悄的长门宫一直锁着大门,满院子的晚秋景色。眼看着盛开的菊花,(想起了这是登高的时节),重阳节时却独自在长门宫内落泪,泪水常常将脸上的胭脂花粉冲浇得残缺不全,听到皇帝的鸾车铃声离长门宫都很远。

  无限的幽怨与悔恨,只能向纨扇倾诉。当初还怪罪我拒绝与他同坐一辆马车,却突然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宫中第一美女,却是昭阳殿里的赵飞燕。

  【赏析】

  词的上阕讲述了陈皇后失宠而幽禁于长门宫的故事。主要通过景物描写,层层铺陈,渲染气氛。并通过有特定内涵的意象暗示出宫怨的主题。

  词由霜落声起笔,以“飒飒”的风声来反衬环境的静寂,以“霜飘”暗示时令已是秋季,天天渐渐寒凉。接下来用造景设色之法,围绕着“静寂”和“寒凉”,写了轻寒微透的“翠幕”,写了深深闭锁, 悄无声息的长门,写了“秋色将晚”的庭院。经过一番铺陈,满纸的凄清,满纸的冷寂,“眼看菊蕊,重阳泪落如珠,长是淹残粉面。”明写被重阳冷雨“淹残粉面”的菊,实写重阳佳节被如珠的泪水“淹残粉面”的人。大概是觉得继续说下去则言之太远了,难以收束,于是用“鸾辂”句又收回到陈皇后事,举重若轻。

  词的下阕讲述了赵飞燕谗害班倢伃而独得成帝宠幸的故事,另避蹊径,在对比中显美丑。

  换头处的“无限幽恨”承上启下,“寄情空殢纨扇”则暗示了这位失宠的妃嫔是班婕妤,她失宠于汉成帝后,曾作《怨歌行》诗以纨扇自比,书写遭遗弃的哀怨之情,柳永认为班婕妤遭受冷落的原因是“辞辇”,是不肯阿顺君王,德行笃厚如班婕妤者,最后也只能让位于“自微贱兴,逾越札制”的赵飞燕,“宫中第一妖娆”的赵飞燕, 词中的“陡顿”、“第一妖娆”、“却道”等词语也表达了词人心底对这种现象的嘲讽。善于将用事与时景相结合造成悲怆气势,是本词的最大特点。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3167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减字木兰花·春月》翻译赏析

      《减字木兰花·春月》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64
  • 《旧唐书》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旧唐书》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文言文,完成4—7题。   褚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亮幼聪敏好学,善属文。博览无所不至;经目必记于心。喜游名贤,尤善谈论。年十八,诣陈仆射徐陵,陵…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50
  • 金人捧露盘(送范东叔给事帅维扬)

    朝代:宋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下明光,违宣曲,上扬州。玉帐暖、十万貔貅。梅花照雪,月随歌吹到江头。牙樯锦缆,听雁声、夜宿瓜州。南山客,东山妓,蒲萄酒,鹔鹴裘。占何逊…

    古诗文 2020年6月2日
    646
  • 卢挚――梅花引 和赵平原催梅 天下同文

      梅花引 和赵平原催梅 天下同文   元代:卢挚   绿华缥缈玉无痕。托清尘。拟招魂。放著篮与,懒倦到前村。笑抚高斋新树子,晚妆未,悠悠学梦云。竟日含情何所似,似佳人。望夫君。寒…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72
  • 《听筝》翻译及赏析

      听筝·抽弦促柱听秦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88
  • 写湖北古琴台的诗词大全

    古琴台,又名伯牙台,在汉阳龟山尾部,月湖侧畔。相传春秋战国时伯牙在此鼓琴,钟子期能识其音律,知伯牙志在 “高山流水”,两人遂结为知交。战国 《吕氏春秋&mi…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19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