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之字子澄临江人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刘清之,字子澄,临江人。登绍兴二十七年进士第。调万安县丞。时江右大侵,郡檄视旱,徒步阡陌,亲与民接,凡所蠲除,具得其实。州议减常平①米直,清之曰:“此惠不过三十里内耳,外乡远民势岂能来?老幼疾患之人必有馁死者。今有粟之家闭不肯粜,实窥伺攘夺者众也。在我有政,则大家得钱,细民得米,两适其便。”乃请均境内之地为八,俾有粟者分振其乡,官为主之。规画防闲,民甚赖之。帅龚茂良以救荒实迹闻于朝,又偕诸公荐之。茂良入为参知政事,与丞相周必大荐清之于孝宗。召入对,首论:“民困兵骄,大臣退托,小臣苟偷。愿陛下广览兼听,并谋合智,提要挈纲而力行之。古今未有俗不可变、弊不可革者,变而通之,亦在陛下方寸之间耳。”改太常寺主簿。丁内艰,服除,通判鄂州。

  鄂俗计利而尚鬼,家贫子壮则出赘,习为当然,而尤谨奉大洪山之祠,病者不药而听于巫,死则不葬而畀诸火,清之皆谕止之。差权发遣②常州,改衡州。先是,郡饰厨传以事常平、刑狱二使者,月一会集,互致折馈。清之叹曰:“此何时也?与其取诸民,孰若裁诸公。吾之所以事上官者,惟究心于所职,无负于吾民足矣。岂以酒食货财为勤哉?”清之自常禄外,悉归之公帑,以佐经用。至之日,兵无粮,官无奉,上供送使无可备。已而郡计渐裕,民力稍苏。归,筑槐阴精舍以处来学者。光宗即位,起知袁州,而清之疾作,犹贻书执政论国事。诸生往候疾,不废讲论,语及天下,孜孜叹息,若任其责者。周必大来视疾,谓曰:“子澄其澄虑。”清之气息已微,云:“无虑可澄。”遂卒。

  (《宋史·刘清之》)

  【注】①常平:古时用以平抑粮价的粮仓。 ②权发遣:宋代官制,相当于知州。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江右大侵侵:饥荒。

  B.州议减常平米直 直:价钱。

  C.两适其便 适:恰好。

  D.帅龚茂良以救荒实迹闻于朝闻:上报。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清之卓有政绩的一组是((3分)

  ①徒步阡陌,亲与民接 ②规画防闲,民甚赖之

  ③提要挈纲而力行之④与其取诸民,孰若裁诸公

  ⑤清之皆谕止之 ⑥已而郡计渐裕

  A.①③⑤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清之了解民情,所提救灾措施符合实际。他任万安县丞时,当地发生旱灾,他亲到田间了解旱情;他提出的救灾措施让州里的百姓无论远近均蒙其利。

  B.刘清之性情刚直,敢于进谏。孝宗向他征询意见,他直陈时弊并劝孝宗在广纳意见的基础上抓住主要事情努力推行;他认为皇上的意愿是革除时弊的关键。

  C.刘清之不讨好上级,却能体恤百姓。他到衡州任职后,州里为讨好常平、刑狱两方上级使者花费公款聚会送礼,为减轻百姓的负担,他废止了这种做法。

  D.刘清之有疾在家,仍关注朝政。光宗时,他被再次起用,虽因有病不能赴任,仍写信给执政者表达对国事的看法;学生看他时,他也常为天下事叹息。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请均境内之地为八,俾有粟者分振其乡,官为主之。

  (2)吾之所以事上官者,惟究心于所职,无负于吾民足矣。

  参考答案

  4.C(适,得到。)

  5.D

  6.C(州里用公款讨好上级是以前的事,刘清之到任后就将其废止了。)

  7.(1)于是请求将州境内的土地平均分为八份,让有粮食的人家分别赈济各自的乡民,官府为他们主持。(俾、振、主,每个词一分,句意2分。)

  (2)我用来侍奉上官的,只是对主管的事竭尽心智,对我的百姓不辜负就够了。(所以、究心、所职,每个词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刘清之,字子澄,临江人。绍兴二十七年考中进士。调任万安县丞。当时江西发生大饥荒,郡里传檄让视察旱情,他徒步行走在田间,亲自与百姓接触,凡是经他减免的赋税,都能符合实际情况。州里议论减低常平仓(专为平抑粮价而设置)的米价,清之说:“这样的好处不过让三十里之内的百姓得到,外乡远地的按这种形势怎么能前来?老人小孩和患病的人一定会有饿死的。现在有粮食的人家闭门不愿卖粮,实在是因为窥伺且想要抢夺粮食的人多。我这里有一个办法,可以让大户人家得到钱,让穷人得到米,双方都能得到好处。”于是他请求将境内的土地平均分为八份,谋划防止产生闲田,百姓都很依赖他。县令龚茂良把他救荒实迹上报朝廷,又同其他推荐他。茂良入朝廷担任参知政事,与丞相周必大于孝宗推荐清之。孝宗召刘清之入朝论对,首先说:“百姓贫困,士兵骄横,大臣退缩推诿,小臣苟且偷安。希望陛下广开视听,集中众人的智谋,抓住主要事情努力施行。从古至今没有不能变的习俗,没有不能革除的弊病,变革后再使其通行,只在陛下的一念之间。”改任太常寺主簿。遭遇母丧,服丧结束后,担任鄂州通判。

  鄂州当地的习俗计较好处崇尚鬼神,穷人家的孩子长大后就出赘为婿,习惯后认为是当然的事,尤其恭谨于对大洪山的祭祀,有病的人不吃药而是听从巫师,死后不埋葬而是把尸体投入火里,清之对这些都劝告制止。差权发遣常州,改衡州。以前,郡里装饰厨房客舍来侍奉常平、刑狱两方使臣,每月请来聚会一次,互送馈赠。清之感叹说:“这是什么时候?与其从百姓那里征取,不如公家减少用度。我用来侍奉上官的,只是对主管的事竭尽心智,对我的百姓不辜负就够了。哪能用酒食财货作为献殷勤的手段呢?”清之在平常的俸禄之外,其余全部送回作为公款,来帮助官府的日常经用。到任的时候,军队没有粮食,官吏没有俸禄,向上进贡迎送使臣所需之物无从准备。不久郡里德财力渐渐丰裕,民力逐渐恢复。归乡后,修筑槐荫精舍来接待前来求学的人。光宗即位,起用他担任袁州知州,但清之疾病发作,仍然向执政者写信论说国事。他的学生前来探视病情,他仍讲论不息,话说到天下之事,一再叹息,好像担任这些责任的人。周必大来探视病情,对他说:“子澄还是清清思虑吧。”清之的气息已经微弱了,说:“没有什么思虑需要澄清。”就去世了。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4063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于高一语文文言文学习方法

    于高一语文文言文学习方法   很多人都觉得文言文难学,下面小编整理了有关高一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供大家参考!   首先,学习文言文要做到“三多”多读、多背、多练。   古人学习文言文…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83
  • 高考课外文言文阅读

    高考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上辇过郎署,问郎署长冯唐曰:“父家安在?”对曰:“臣大父赵人,父徙代。”上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54
  • 《孟尝君传》文言文知识点

    《孟尝君传》文言文知识点   一、原文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74
  • 《鲁共公择言》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鲁共公择言》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5题。   梁王①魏婴觞诸侯于范台。酒酣,请鲁君举觞。鲁君兴,避席择言曰:昔者帝女②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65
  • 西湖留别――白居易诗词全集

    西湖留别 [唐] 白居易 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 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 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 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103
  • 《王冕者诸暨人》文言文阅读答案及试题

    《王冕者诸暨人》文言文阅读答案及试题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方辄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1)田,父怒,挞之,己而复如初。母曰:…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6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