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原文翻译及赏析

  《马嵬·冀马燕犀动地来》作者为唐朝诗人李商隐。其古诗全文如下: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前言】

  《马嵬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两首咏史诗,一为七言绝句,一为七言律诗,都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杨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诗中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

  【注释】

  ⑴马嵬: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平县二十五里。”《旧唐书·杨贵妃传》:“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曰‘贼本尚在’。指贵妃也。帝不获已,与贵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

  ⑵冀马:古冀州之北所产的马,亦泛指马。燕犀:燕地制造的犀甲。亦泛指坚固的铠甲。

  ⑶红粉: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铅粉。借指美女,此指杨贵妃。

  ⑷倾国:形容女子极其美丽。唐玄宗《好时光》词:“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

  ⑸玉辇:天子所乘之车,以玉为饰。

  【翻译】

  风云突变,安禄山举旗造反,叛军震天动地地杀到长安,无可奈何杀死宠爱的妃子,唐玄宗自己不久也抑郁死去。如果说唐玄宗真认为杨贵妃具有倾覆邦国之能,皇帝的玉辇为什么要仓皇地逃往马嵬。

  【鉴赏】

  唐天宝十四年(755年),东平郡王、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从范阳起兵叛乱。范阳即幽州,在今河北省,古属燕国、冀州。“冀马燕犀动地来”即是说此事件。逃难路上,六军威迫唐玄宗下令缢死了“红粉”杨玉环。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初,玄宗也抑郁而死。所以说他“自埋红粉自成灰”。

  杨贵妃佳人绝色,明皇认为她能“倾国倾城”,以至放心地“从此君王不早朝”。果真如此,危难来时只要玉环使个媚眼,就不愁安禄山不“倾马倾人”,也就不必路经马嵬仓皇逃难了。

  冯浩注说“两‘自’字凄然,宠之适以害之,语似直而曲”,这话很有道理,这两个“自”字确实包涵了唐玄宗的无限痛苦。他不得已杀了杨玉环,也不得已使自己一片真情化为飞灰,这就和《长恨歌》里哀婉的“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长恨歌传》里的“上知不免而不忍见其死,反袂掩面,使(兵卒)牵之而去”相近,不由自主地起了恻隐之心,有相似之处。李商隐毕竟是个重于“情”的男子,尽管他对荒淫误国者含有更多的痛恨心理,但当他面对两个生死分离的情侣的时候,尽管知道他们误国误民,心中却又油然而生了那恻隐之心。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4461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千里之外,中秋思乡的诗句

    在千里之外,共沐同一月关,这大概就是中秋我想你的方式。古人也常常在外,吟咏出“千里共婵娟”的感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吧。 1.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18
  • 《龚遂为渤海太守》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龚遂为渤海太守 汉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余,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101
  • 《毕诚传》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毕诚,字存之,黄门监构从孙。构弟栩,生凌,凌生匀,世失官,为盐估。匀生诚,蚤孤。夜然薪读书,母恤其疲,夺火使寐,不肯息,遂通经史,工辞章。性端悫,不妄与人交。太和中,举进士、书判拔…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52
  • 章阿端

      《章阿端》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 原文   卫辉戚生[1],少年蕴藉,有气敢任[2]。时大姓有巨第,白昼见鬼,死 亡相继,愿以贱售。生廉其直,购居之。而第阔人稀…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45
  • 王引之《汪容甫先生行状》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汪容甫先生行状 王引之 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少孤,好学。贫不能购书,助书贾鬻书于市,因遍读经史百家,过目成诵。年二十,应提学试,试《射雁赋》第一,补附学生,诗古文词日益进。仪…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89
  • 古代文言文的特殊句式介绍

    古代文言文的特殊句式介绍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为谓语,对主语直接表示判断的句子。在现代汉语里,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一个判断词“是”来联系。如:“…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5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