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崔侍御》全诗翻译赏析

  “独怜一雁飞南海,却羡双溪解北流。”的诗意:最为可怜的是我如孤雁独自南飞大海,于是羡慕双溪还知道向北而流。是痛惜自己如孤雁南飞离家越来越远、羡慕双溪能流向家的方向。

  出自李白《寄崔侍御》

  宛溪霜夜听猿愁,去国长如不系舟。

  独怜一雁飞南海,却羡双溪解北流。

  高人屡解陈蕃榻,过客难登谢脁楼。

  此处别离同落叶,朝朝分散敬亭秋。

  一雁飞南海:喻崔成甫之返湘阴。

  双溪:在宣城东土山下。嘉靖《宁国府志》:”城东八里曰土山……由土山北流者为双溪。“此句有思念朝廷之意。

  参考译文

  身在宛溪的秋日寒霜之夜听着猿啼内心不尽的忧愁,离开家乡时间太长我如同一只失去缆船的小舟四处飘泊。

  最为可怜的是我如孤雁独自南飞大海,于是羡慕双溪还知道向北而流。

  崔侍御您屡次解下陈蕃之榻来招待我,我这匆匆过客却难以登临谢脁楼。

  此处您我别离就如同落叶飘飞,明朝在秋日的敬亭山下飞散而去。

  赏析

  《寄崔侍御》是唐代诗人李白于天宝十二年(753)秋在金陵(今江苏南京)时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中诗人将感喟身世与抒写友情交织,前半部分写诗人离别故乡而独行,后半部分写与崔侍御相见及相离,并抒发相思之情。

  这首诗前二句点明地点、时间、事件和心境,以形象的画面,渲染出凄凉的氛围。秋夜是凄寒的,而降霜的秋夜尤为凄寒;离别是令人伤感的,而在离别之前的夜晚,目睹满地白霜,耳聆哀猿啼叫,则尤为伤感。诗人将离开故地称为“去国’’,见出诗人对宣城依恋之深;把将要开始的漫游比作“不系舟’’,显见诗人在此地只是短暂的停留;停留短而依恋深,烘托内心的矛盾、痛苦。

  三、四两句紧承上文,进一步展示诗人的心境,因是孤雁“南”飞,故有“独怜”之叹;又由南飞之雁的孤独,转生“却羡”双溪“北”流之感。这里,诗人通过一“南”一“北”,一“怜”一“羡”,曲折地表达了不愿南行,却只得南行;渴望北归,又无法北归的复杂情感。

  五、六两句宕开一笔,借陈蕃故事突出友人崔成甫的一片盛情,同时,以“过客”回应篇首“不系舟”,表明诗人确是行色匆匆,竟连最爱登临的谢脁楼也难以光顾了。最后两句正面揭示题旨,用落叶为喻,点出明天一早就要和友人在秋天里的敬亭山分别了,其中寓有无限飘零之感,增添了全诗的悲凉色彩。

  这首诗格调略显低沉,和诗人的特定遭遇和心情有关。从表现手法上看,全诗情思哀婉,而又含有清新、劲直之气,极耐人咀嚼品味。中间两联对仗严整,而又富有自然流走之势。结语处以形象化的比喻,境界清空、淡远,有不尽之思。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4865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自代内赠李白拼音版

    “自代内赠李白拼音版”由文言文之家整理发布,欢迎阅读。 自代内赠李白拼音版 《 自zì代dài内nèi赠z&egr…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15
  • 古诗叠题乌江亭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作者王安石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代〕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叠题乌江亭译文及注释 叠题乌江亭译文 频繁的征战使壮士疲劳、士气低落,中原之战的失…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55
  • 中考的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中考的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倒装句】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   (1)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2)宾语前置。否定…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62
  • 董永卖身文言文翻译

    董永卖身文言文翻译   卖身葬父是指董永,少年丧母,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这个故事。以下为董永卖身文言文翻译,欢迎收藏。   【原文】   汉。董永家贫,…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79
  • 文言文真正走入学生心灵深处论文

    文言文真正走入学生心灵深处论文   文言文的学习令许多学生深感“头大”(学生惯用语),然而它却既是教师不得不教的内容,又是学生不得不学的“老古董”。因此,在一片“创新”与“改革”的…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60
  • 活板_沈括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

    活板_沈括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10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