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不必童而智童,智不必童而状童”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人兽之间
状不必童而智童,智不必童而状童。圣人取童智而遗童状,众人近童状而疏童智。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趣者,谓之人;而人未必无兽心。虽有兽心,以状而见亲矣。傅翼戴角,分牙布爪,仰飞伏走,谓之禽兽;而禽兽未必无人心。虽有人心,以状而见疏矣。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夏桀、殷纣、鲁桓、楚穆,状貌七窍,皆同于人,而有禽兽之心。而众人守一状以求至智,未可几(通“冀”)也。(节选自《列子·黄帝》)
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状不必童而智童              状:外形
B.智不必童而状童                        童:儿童
C.戴发含齿                                    戴:顶着,(头上)长着
D.未可几也                                    几:希望
解析:B项,“童”通“同”,相同。
答案:B
2.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圣人取童智而遗童状         遗:丢开,丢下
B.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            近:亲近
C.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            疏:疏远
D.虽有兽心.以状而见亲矣        亲:受人亲近,被人亲近
E.而众人守一状以求至智             至智:达到才智
解析:E项,至智:最大的才智,最高的才能,或高才大智。
答案:E
【参考译文】
外形不一定相同而才智却相同,才智不一定相同而外形却相同。品格高超的圣人选取才智相同的,而丢开外形相同的,常人却亲近外形相同的,而疏远才智相同的。外形和我相同的,就亲近并且喜爱他;外形和我不一样的,就疏远并且畏惧他。长着七尺高的身躯,有手脚之分,头上生有毛发,嘴里长着牙齿,能凭借车马奔驰的,这叫做人;可是,人未必没有兽心。尽管他们有兽心,却由于外形相同而受人亲近。长着翅膀,顶着头角,长着牙齿和爪子,能在天上飞翔或在地面奔跑的,这叫做禽兽;可是,禽兽未必没有人心。尽管它们有人心,却由于外形不同而被人疏远。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这些古代帝王,有的蛇身人面,有的牛头虎鼻,都不像人的形状,却有大圣人的美德。夏桀、殷纣王、鲁桓公、楚穆王,这些古代君主,外貌五官都和人一样,却有禽兽之心。一般人总是拘泥于同一外形来求得高才大智,这是不能够指望的。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628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文言文阅读理解《齐桓公得宁戚》

    文言文阅读理解《齐桓公得宁戚》   齐桓公得宁戚   宁戚欲干齐桓公,穷困无以进,于是为商旅,赁车以适齐,暮宿于郭门之外。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赁车者,执火甚盛,从者甚众。宁戚饭牛…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75
  • 张英《姚珠树公传》“明之季年”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姚珠树公传   [清] 张英   明之季年,吾桐冠盖煊奕王谢子弟,以才俊闻于一时,其中文章、经济、丰采、言论、气谊、识量皆光明骏伟,卓然为诸君之冠者,则姚珠树公…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70
  • 还钞得钞文言文翻译

    还钞得钞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61
  • 《百丈山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百丈山记》选自《朱文公文集》,写于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的夏天。通篇状物写景,准确而形象,细致而生动,表现出作者精细的观察能力和运用语言的功夫,是一篇以刻画山水景物见长的游记…

    古诗文 2022年5月16日
    318
  • 水调歌头(寿太守黄少卿。)

    朝代:宋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天启黄旗运,复见汉黄香。名高黄榜,飞黄腾入鸳行。文彩苏黄而上,政事龚黄而右,黄纸选循良。黄见眉间色,卿月照黄堂。调黄钟,舞黄鹤,醉鹅黄…

    古诗文 2020年5月27日
    670
  • “教化,国家之急务也,而俗吏慢之”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教化,国家之急务也,而俗吏慢之;风俗,天下之大事也,而庸君忽之。夫惟明智君子,深识长虑,然后知其为益之大而收功之远也。光武遭汉中衰,群雄麋沸,奋起布衣,绍恢前绪,征伐四方,日不暇给…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5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