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译文]  好像是遭到霜打的梧桐,半生半死;又似白头失伴的鸳鸯,孤独倦飞。
   [出自]  北宋  贺铸  《鹧鸪天》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垄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释:
    因为此词有“梧桐半死清霜后”之句,所以《鹧鸪天》又称为《半死桐》
    阊(chāng)门:苏州城西门,此处代指苏州。
  何事:为什么。
  梧桐半死:据说半死梧桐的根制琴,声音最悲,这里用来比拟丧偶之痛。
  清霜后:秋天,此指年老。
  原上草,露初晞:形容人生短促,如草上露水易干。晞:(xī)干。
  旧栖:旧居,指生者所居处。
    新垅:新坟,指死者葬所。

译文1:
    再次来到苏州,只觉得万事皆非。曾与我同来的妻子为何不能与我同归呢?我好像是遭到霜打的梧桐,半生半死;又似白头失伴的鸳鸯,孤独倦飞。
    原野上,绿草上的露珠刚刚被晒干。我流连于旧日同栖的居室,又徘徊于垄上的新坟。躺在空荡荡的床上,听着窗外的凄风苦雨,平添几多愁绪。今后还有谁再为我深夜挑灯缝补衣衫!
  
译文2:
   再经过苏州城西门时,任何事都让人感觉到若有所失。你和我一同来到这里,为什么就不和我一同回去呢?你走了,如同秋霜过后半死的梧桐树那般凄惨零落。我也只能像失去伴侣的白头鸳鸯那样独自孤飞。

    草原里青草上的露珠已经开始干枯。我游走徘徊在我们昔日的住所和你今日的新坟间难舍难弃,这样的深夜,我独自躺在空床上,听雨点敲打南面窗阁。又有谁还会再来挑亮如昏暗的烛灯,谁会来为我缝补破旧的衣裳。
  
译文3:
    同来何事不同归?本已永结同心,生死以共,却还是生死相隔,痛断肝肠。一句突兀问来,千言万语无以作答,空余泪痕而已。问得看似突兀,却又是因日思夜想而起,是至情之语。卧听窗外梧桐细雨,一夜都滴在心头,浸湿回忆。发妻挑灯补衣的温馨场面,仿佛昨日,却又已渺如云烟。笔下凄楚哀伤,胜过梧桐。夜雨滴到天明。

赏析:
贺铸于平静的笔端之下饱含对妻子的深情。由物及人,缘物生情,由“阊门”之存想到爱妻之失,这个昔日夫妻恩爱生活的见证物,而今成了引发词人相思哀情的媒介。“同来何事不同归?”看似平静出之,实则是词人感情的强烈迸发,是血与泪的呐喊。读到它,我们仿佛看见词人撕心裂肺地向茫茫苍天呐喊“还我妻子”。这声音,喊出了失妻的万般凄楚。“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词人目睹梧桐,眼看鸳鸯,心中涌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思妻哀情。“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真切地刻划出词人翻江倒海的内心:南窗雨让人饱尝淋雨之苦与孤寂凄凉,南窗雨让人怅然于挑灯补衣恩爱体贴之一去不返,极曲致地传达出对妻子的挚爱,仅此一句,就把这哀婉凄绝的一幕深深地楔入了千万读者的心扉。
  诗以真情实感打动人的心灵,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以说,每一首悼亡诗词都是作者“感于事”(其妻与世长辞)、“动于情”(哀悼之情生)而情注笔端写就的,因而,每一首都是从作者肺腑里流出来的悲歌,一字一泪,真切感人。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哀莫大于心死者如是。抚昔日恩爱夫妻似水流年,举案齐眉相濡以沫,如今却千里孤坟一抔黄土,形影相吊人鬼殊途,不必思量又怎能忘记?而那无尽凄凉更与何人说呢?惊醒处只是窗内孤灯窗外冷雨,心头残醉镜中华发。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可怜斯人未老头先白!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211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月谈赋》文言文

    《月谈赋》文言文   《月谈赋》文言文   盖夫穷通造化,入圣超凡,命不易设,书当熟记。   欲晓生平造化,当知二路推详。   气有盈虚进退,格有清浊从违。   格有可取不可取,用…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111
  • “一川红树迎霜老,数曲青溪绕寺深”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一川红树迎霜老,数曲青溪绕寺深”这两句:暮秋登楼遥望,只见满山枫叶如火,迎霜傲寒,几条弯弯曲曲的小溪环绕着寺庙流向远方。枫叶如丹,寒水凄清,浓霜覆地,一片…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36
  • 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备要点

    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备要点   高考文言文考查能力要求明确指出:“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考查形式主要有显性和隐性两种。显性就是以选择题形式判断句式的不同,隐性是将文言文特殊…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53
  • 强弱之辩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强弱之辩   牱蚯坎蛔郧浚因弱以奉①强;弱不自弱,因强以御②弱。故弱为强者所伏,强为弱者所宗,上下相制,自然之理也。然则所谓强者,岂壮勇之谓耶?所谓弱者,岂怯懦之谓耶?盖在乎有…

    古诗文 2022年11月9日
    59
  • 焚香文言文翻译

    焚香文言文翻译   各位同学们都知道,文言文翻译一直是我们的难题,各位,我们看看下面的焚香文言文翻译,一起阅读吧!   焚香文言文翻译  【原文】   静室焚香,闲中雅趣。芸尝以沉…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43
  • 何景明《雨夜》古诗原文

         院静闻疏雨,林高纳远风。   秋声连蟋蟀,寒色上梧桐。   短榻孤灯里,清笳万井中。   天涯未归客,此夜忆江东。      ①笳:一种乐器。   ②万井:古制八家为井,…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5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