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廷弼,字飞百,江夏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甲】熊廷弼,字飞百,江夏人。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授保定推官,擢御史。四十七年,杨镐既丧师,廷议以廷弼熟边事,起大理寺丞兼河南道御史,代镐经略。未出京,开原失,甫出关,铁岭复失,沈阳及诸城堡军民一时尽窜,辽阳汹汹。廷弼兼程进,遇逃者,谕令归。斩逃将刘遇节、王捷,以祭死节士。诛贪将陈伦,劾罢总兵官李如桢,以李怀信代。督军士造战车,治火器,浚濠缮城,为守御计。令严法行,数月守备大固。乃上方略,请集兵十八万分布清河,抚顺诸要口,首尾相应,小警自为堵御,大敌互为应援。
廷弼身长七尺,有胆知兵,善左右射。自按辽即持守边议,至是主守御益坚。然性刚负气,好谩骂,不为人下,物情以故不甚附。
当是时,光宗崩,熹宗初立,朝端方多事,而封疆议起。御史冯三元劾廷弼无谋者八、欺君者三,谓不罢,辽必不保。诏下廷议。廷弼愤,抗疏极辨,且求罢。而御史张修德复劾其破坏辽阳。廷弼益愤,再疏自明,云“辽已转危为安,臣且之生致死。”遂缴还尚方剑,力求罢斥。及辽阳破,河西军民尽奔,自塔山至闾阳二百馀里,烟火断绝,京师大震。帝乃治前劾廷弼者,复诏起廷弼于家,而擢王化贞为巡抚。
化贞素不习兵,轻视大敌。文武将吏进谏悉不入,与廷弼尤牴牾。二十二日,遇大清兵平阳桥。锋始交,大溃,大清兵追逐化贞等二百里,不得食,乃还。报至,京师大震。大理寺卿周应秋等奏上狱词,廷弼、化贞并论死。
(节选自《明史》,有删改)
【甲】明启、祯间,东事之坏中破竹之不可遏,一时大臣才气魄力足以搘拄①之者,熊司马一人耳。用人者贵展其才,原不当使一二腐儒操白简以议其旁也。
关门再出,庙堂诸公忌其有所建白,乃以全不解兵之王化贞漫夸六万兵平辽,为之掣肘。时江侍郎秉谦力陈:经臣②不得展布尺寸,反使抚臣③得操节制之柄,必误国事。不幸言而中矣。当国者苟有人心,即寸斩抚臣以谢经臣,犹且不足。反以不能死绥罪之,是犹束乌获④之手足,使力不胜匹雏者代之任重,及蹶而偾,则曰“是亦获有同咎”,可乎?
(节选自全祖望《书明辽东经略熊公传后》)
[注]①搘(zhī)拄:支撑,抵抗。②经臣:经略一方军事的大臣。③抚臣:安抚地方的大臣,指巡抚。④乌获:战国时秦国大力士,据说他能举千钧之重。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授保定推官,擢御史    擢:提拔
B.甫出关,铁岭复失      甫:刚刚
C.当国者苟有人心        当:处在
D.是亦获有同咎          咎:罪责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廷议以廷弼熟边事      即寸斩抚臣以谢经臣
B.复劾其破坏辽阳        忌其有所建白
C.臣且之生致死          犹且不足
D.不得食,乃还          乃以全不解兵之王化贞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镐战败以后,朝廷起用熊廷弼代杨镐为辽东经略,熊廷弼到达辽阳后,开原、铁岭相继失守,他斩杀逃将刘遇节等,以求稳定军心。
B.熊廷弼有胆略,晓军是。任经略后更加坚决主张拒敌守城。但是他禀性刚直,喜欢骂人,不甘谦恭下人,因而舆论对他不太支持。
C.王化贞不通军事,轻视大敌;不听文武将吏的规劝,与熊廷弼尤其抵触。战败后大理寺周应秋等报上判决书,熊廷弼、王化贞都被判了死刑。
D.全祖望认为熊廷弼是可以挽救危亡的唯一人才,而朝廷缺是非不分,归罪功臣,揭示出明末君主昏聩,朝纲败坏的历史悲剧。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小警自为堵御,大敌互为应援。(3分)
(2)帝乃治前劾廷弼者,复诏起廷弼于家。(3分)
(3)用人者贵展其才,原不当使一二腐儒操白简以议其旁也。(4分)
 
参考答案:
4.(3分)C (当:掌管,主持。)
5.(3分)B (两个“其”均为第三人称代词“他”。)
6.(3分)A (“熊廷弼到达辽阳后,开原和铁岭相继失守”有误,原文“未出京,开原失,甫出关,铁岭复失”。)
7(10分)(1)小的战事各自拒敌防守,大敌来时则互相接应、援助。(3分)
(2)熹宗于是对过去弹劾廷弼的人加以治罪,又下达诏书从家中起用延弼(3分)
(3)用人者可贵之处在于能让人的才能得到施展,原本就不应当让一两个迂腐的书生拿着弹劾的奏章在他的一旁议论。(4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甲] 熊廷弼,字飞百,江夏人。万历二十五年考中乡试第一名,第二年成进士,初授官为保定推官,继而升为御史。四十七年,杨镐战败丧师以后,朝廷因为廷弼熟悉边防事务,起用他为大理寺丞兼河南道御史,代杨镐为经略。他还没有离开京城,开原就失守了。廷弼刚刚走出山海关,铁岭又失守了,沈阳和其他城堡的军民一时间全都逃窜了,辽阳一带人心不安。廷弼兼程向前,遇到逃出来的,就劝说他们回去。把逃将刘遇节、王捷,斩了头来祭奠死节的将士。把贪污的将领陈伦给杀了,并上书弹劾、罢免了总兵官李如桢,用李怀信替换了他。他督促士兵打造战车,置办火器,开挖战濠,修筑城墙,做御敌守城的准备。他的命令坚决,有法必行,几个月下来,守备大为牢固了。接着他上书皇帝进呈方略,请召集军队十八万人分布在清河、抚顺等战略要地,首尾呼应,小的战事各自拒敌防守,大敌来时则互相接应、援助。
廷弼身高七尺,有胆量,知晓军事,善于左右开弓射箭。自从巡按辽就提出防守边境的意见, 到这时主张防御更加坚定。然而性情刚强意气用事,喜好谖骂,不屈服于人,舆论因为这个缘故 不太支持他。
这个时候,光宗去世,熹宗刚刚登基,朝廷里事情正多,而对边疆大臣的议论也开始了,御史冯三元弹劾廷弼八件没有谋略的表现,三件欺瞒皇上的事,说不把他罢免,辽地终究无法保有。熹宗把冯三元的奏章发给朝臣议论,廷弼恼火了,上书为自己竭力辩解,并且请求罢官回乡。御史张修德又弹劾他破坏辽阳。廷弼更加愤恨,又一次上书自白,说“辽地现已转危为安,为臣却要由生向死了”。于是缴回尚方宝剑,竭力请将自己免职罢官。等到辽阳失守,河西军民全都奔逃而去,自塔山到闾阳方圆二百余里,荒无人烟,京城为之大为震惊。熹宗于是对过去弹劾廷弼的人加以治罪,又下达诏书从家里起用廷弼,并且提拔王化贞为巡抚。
化贞平素不学习军事,轻视大敌。文武将吏的规劝一点也听不进去,与廷弼尤其抵触得厉害。二十二日在平阳桥遭遇大清部队,刚刚交锋,就被打败,大清兵追赶他们追了二百里,因路上没得粮食吃才回去。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京城为之震惊。大理寺卿周应秋等报上判决书,廷弼、化贞都判了死刑。
[乙] 明朝天启、崇祯年间,辽东的局势衰败就像劈竹子一样不可遏止,当时朝臣能够以才气魄力支撑局面的,只有熊尚书一人而已。用人者可贵之处在于能让人的才能得到施展,原本就不应当让一两个迂腐的书生拿着弹劾的奏章在他的一旁议论。
熊公再次出山海关任辽东经略,朝廷一些大臣们嫉妒她会提出决策性的建议,就让完全不懂军事的王化贞夸口说以六万兵力就能平定辽东,作为对熊公的制约。当时江秉谦侍郎竭力陈述:如果经略大臣不能够按自己的军事计划施展、部署,反而让地方巡抚把持指挥和管辖大权,一定会耽误国家大事。不幸的是,江侍郎的预言得到了证实。当权的人如果具有良心,就把巡抚碎尸万段来向经略道歉,还将不够解恨。反而把不能在退却时战死的罪名加在经略的身上,这就犹如绑住大力士的手脚,让手无缚鸡之力的人代替大力士担当重任,等到摔倒了,爬不起来,就说“这结果,大力士也有同等的罪责”,可以吗?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631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心断新丰酒,消愁斗几千?意思翻译及赏析

    原文 风雨 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消愁斗几千? 注…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275
  • 储光羲钓鱼湾原文及赏析

      储光羲:钓鱼湾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赏析   这首诗写一个青年小伙子,以“垂钓”作掩护,在风光宜人的钓…

    古诗文 2022年11月9日
    66
  • “铫期字次况,颍川郏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铫期字次况,颍川郏人也。长八尺二寸,容貌绝异,矜严有威。父猛,为桂阳太守,卒,期服丧三年,乡里称之。光武略地颍川,闻期志义,召署贼曹掾,从 徇蓟。时,王郎檄书到蓟,蓟中起兵应郎。光…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47
  • 文言文通假字知识点归纳

    文言文通假字知识点归纳   为了能够让各位考生高效率的’学习,下文特为大家准备了九年级下册常考的通假字内容:   1、公输盘不说 “说”(yuè) 通“悦” 《公输》 …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51
  • 欧阳修《上杜中丞论举官书》原文及翻译

    欧阳修《上杜中丞论举官书》原文及翻译   导语: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欧阳修《上杜中…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54
  • 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之《鱼我所欲也》

    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之《鱼我所欲也》   一、重点词语解释   1、一豆羹(古代盛食品的器具)   2、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天性,天良   3、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祸患,灾难   4、…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4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