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本经阴符七术盛神法五龙》注释及翻译

文言文《本经阴符七术盛神法五龙》注释及翻译

  原文:

  盛神法五龙,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大;养神之所,归诸道。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者,神乃为之使。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

  生受之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内修练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故人与生一,出于物化。知类在窍,有所疑惑,通于心术,心无其术,必有不通。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之谓化。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心也、德也;神其一长也。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和。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产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

  注释

  ①神:精气、魂魄。

  ②五龙:五行中的龙。所谓‘五行’,是我国说明宇宙万物变化的传统学说。因为在天地之间,有循环流转不停的金、木、水、火、土,万物就是根据这五种元素而产生。龙是古代想像中神灵,具有超人能力。

  ③五气:指心、肝、脾、肺、肾等五类之气。气是万物牛成的根源,形成风雨、寒暑、阴阳等天地间观察之源,在人体中具有生命力、意志、感情。

  ④心为之舍:心是五气所宿的地方。

  ⑤德为之大:德最能治邪,因此使人成为人的本源。

  ⑥养神之所,归诸道:根据道来养神,道是天地的真理、万物的根源。

  ⑦天地之始,无的意思,“老子”中有“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所以“天地之始”就是无,而无常常表现为有,有又常常归于无的形态。

  ⑧一其纪也:天地之始是道,道之始是一,因此一为其纲纪。

  ⑨化端:变化的开始。

  ⑩得一:一是无,也就是万物之源。

  (11)有其术:心如果能变成无为,其术自然产生。

  (12)十二舍:是指目、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事等而言。

  (13)摄:统率、收容。

  (14)受之天:道是由上天传授到人间的。

  (15)圣人者,以类知之:圣人固然伟大,但必须有学问之后才能明道,所以比真人要低一个层次。

  (16)人与生一,出于化物:入共同所产生的,就是无为自然的天地作用,人诞生之后就从物而化。

  (17)知类在窍:人之所以能知事类,完全是根据九窍。类是认识事物,概念之后加以类别。

  (18)有所疑惑,通于心术,术必有不通:假如根据九窍还不知道而陷于迷惑,术就不通。

  (19)其通也,五气得养:假如心术能很通,五气自然能被养。

  (20)务在舍神:努力使魂魄停止住下来。

  (21)此之谓化:假如能努力使魂魄住下来,自然会从胜而化。

  (22)四者:指志、思、神、德而言。

  (23)存而舍之,经常使其住在这里。

  (24)执一:坚守无为。

  翻译

  要使精神旺盛充沛,必须效法五龙。旺盛的精神中包含着五脏的精气,精神是五脏精气的统帅,心是精神的依托之所。只有道德才能使精神伟大,所以养神的方法归结为道。道是天地的开始,道产生一,一是万物的开端。万物的创造,天的’产生,都是道的作用。道包容着无形的化育之气,在天地产生前便形成了。没有谁能看到它,没有谁能叫出它的名称,只好叫它做"神灵"。所以说,道是神明的根源,一是变化的开端。因此,人们只有用道德涵养五气,心里能守住一,才能掌握住道术。道术是根据道而采用的策略、方法,是心气按规律活动的结果。精神是道术的使者。人体的九窍、人体的器官,都是气进进出出的门户,都由心所总管。

  直接从上天获得本性的人,叫做真人。真人是与上天结成一体而掌握道的人。通过专心学习磨炼而掌握道的人,叫做圣人;圣人是触类旁通而掌握道的。人类的肉体与性命,都是出于天地的造化。人类了解各类事物,都是通过九窍。如果有疑惑不解的地方.要通过心的思考而运用道术判断;如果没有道术,一定不会通达。通达之后,五脏精气得到培养,这时要努力使精神保持镇静专一。这便叫做"化",即合符造化的精妙境界。五脏精气达到了化的境界,便产生志向、思想、精神、道德,精神是统一管理这四者的。宁静平和便可以养气,养气便可以使得志向、思想、精神、道德四者获得和谐,永不衰败,向四方散发威势。什么事都可以办到,长存不散,这便叫做一身达到了神化的境界,这种人便叫真人。真人,是跟天与道合一的,他能够坚守"一",而且产生并养育万物.怀着上天之心.施行道德.他是用无为之道指导思想而发出威势的人。游说之士通晓了这一点,精神旺盛充沛,才能培养志向。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711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姑苏台上烟花月,宁负春风箫管声”句子鉴赏

    “姑苏台上烟花月,宁负春风箫管声”这两句逸句是说,姑苏台上烟雾轻荡,花娇月明,景色十分优美。我宁愿舍弃那春风之下的箫管乐声,也要饱览这姑苏台上的良辰美景。&…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51
  • 浣溪沙・闺情

    原文: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1. 绣面:唐宋以前妇女面额及颊上均贴纹饰花样。   2. …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72
  •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全诗意思翻译及赏析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译文]  溶溶的月光洒落在庭院的梨花上,洒落在柳絮上;淡淡的微风吹拂着梨花,吹落了柳絮在池塘里。…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245
  • 吴起者卫人也的文言文阅读和答案

    吴起者卫人也的文言文阅读和答案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①,相田文②。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52
  • 永之氓善游文言文翻译

    永之氓善游文言文翻译   《永之氓》讲述了一个游水逃生的人腰缠万贯,溺水而死的故事。说明了要善于取舍,在金钱与生命之间,生命更重要,因此不能因一件小事而断送性命,更不能爱财胜于命。…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52
  • 武陵春·人道有情须有梦

    朝代:宋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人道有情须有梦,无梦岂无情?夜夜相思直到明,有梦怎生成?伊若忽然来梦里,邻笛又还惊。笛里声声不忍听,浑是断肠声。

    古诗文 2020年3月19日
    62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