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特点

文言文教学特点

  文言文不是像希腊文、拉丁文那种全死的外国文字,而是本国本土产生的应用文字(唐德刚先生语,见《胡适口述自传》汉译本第200页注文)。古今汉语一脉相承,白话和文言的关系千丝万缕割不断(《吕叔湘语文论集》第327页)。要说汉语特点,这恐怕便是最大的特点了。因为这是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的结果。

  文言文是国货,不是洋货,文言文姓汉。文言文教学理所当然地应该体现汉语特点,具有中国特色,它也姓汉。这是常识。

  然而,在实际的文言文教学中往往无视古今汉语“一脉相承的特点,教学本国本土产生的应用文字却跟教学英语、俄语一样,让熟悉、使用现代汉语的中学生面对跟现代汉语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文言文时,如同置身于异国他乡一样地陌生、茫然。这是一个误区。

  误就误在割断了民族语言发展的历史,误就误在割断了古今汉语的联系。

  文言文和现代文一样,都表现为汉语演变的过程,它们同宗;所以,文言文教学应该在白话和文言的关系上做文章。这样,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并未全死的文言文在现代中学生头脑中复活,超越时空,化难为易;才能使现代中学生温古而知今,察今以推古,较迅速较扎实地学好文言文;当然,同时也带动、促进现代文的学习,收事半功倍、一箭双雕之效。可以说,在白话和文言的关系上做文章,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这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成语,应该成为文言文教学中通向现代汉语的一座桥梁。因为,成语为中学生所喜闻乐见,而它又充分反映了汉语的所有特点,它是联系古今汉语的纽带。

  例如在教学《六国论》时,讲到暴秦之欲无厌的厌,不要仅要求识记课本上厌的注释(通餍,满足),也不要满足于对厌在文言文中几个义项的归类整理;如果联系成语贪得无厌的厌(满足)、喜新厌旧的.厌(讨厌),学生在词义的比较中对厌会理解得深一点,掌握得牢一点。再如教学《赤壁之战》,讲到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的恶,尽管课本注释中有注音,还是宜联系成语好逸恶劳的恶,以保证学生认知的清晰性、稳定性和可利用性。

  可以说,成语的本身就是汉语的一大特点,没有任何一种语言有这种现象。(张志公《汉语辞章学语汇论(中)》)成语,正是我们搞活文言文教学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汉语是一种非形态语言,容易组合。考察汉语的演变可以发现它有文言单音词发展为现代双音词的趋势。了解和利用这一特点,往往可以帮助我们通过现代汉语双音词去判断和掌握文言单音词的意义。现代汉语词汇掌握得越多,对其意义理解得越准确,就越是能在白话和文言的关系上做文章,运用这种察今推古的方法也就越方便越灵活。例如,掌握了修建、修造、修订、修长等现代词语,就不难从比较中对下列文言句中的修的意义作出确切的解释,而不必去死记修在文言中的这些义项:乃重修岳阳楼(修建),修守战之具(修造),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修订),巨身修尾(修长)。

  值得指出的是,课本中作为文言语法特点介绍的知识短文词的活用也没有正确引导学生温古而知今、察今以推古。因为语法富于稳定性,古今语法的差别是不大的。课本中介绍的几种主要的活用情况(高中第三册296页,人教社1990年版),在现代汉语中也是屡见不鲜(这方面的文章颇多;限于篇幅,这里不再一一举例)。课本中从文言到文言的例释,只能加重学生负担。词的活用,乃是汉语的特点,并非文言文所独有。人人动手,清洁上海,这上海电视二台的屏幕文字,便说尽了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多用鲜活的语言现象来比照、讲解文言文,不是更好吗?

  白话和文言的关系千丝万缕割不断。让我们好生研究汉语的特点,尽早走出误区,借助现代汉语搞活文言文教学。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947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齐桓公设庭燎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原文】   齐桓公设庭燎   刘向   齐桓公设庭燎,为士之欲造见者,期年而士不至。于是东野鄙人有以“九九”之术求见者。   桓公曰:“‘九九’何足以见乎?”鄙人对曰:“臣非…

    古诗文 2022年11月8日
    78
  • 中考语文文言文王顾左右而言他最常考考点

    中考语文文言文王顾左右而言他最常考考点   【常识】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孟轲,战国思想家,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孟子的文章有《天时不如地利》,《生于忧患…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68
  • 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晏几道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注释】 金掌:据《三辅黄图》载:汉武帝刘…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99
  • 《南歌子》古诗原文及译文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         乘坐彩舫,渡过莲塘。桨声起,歌声杨,惊飞塘中睡鸳鸯。游女们体香暗透,依偎相…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76
  • 文言文阅读题:文化经典

    文言文阅读题:文化经典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①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81
  •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的诗意:清早薄如轻纱的晨曦,滋润着大地,原野像浸透了酥油;傍晚滞留大地的余晖,迟迟不退,沙地闪闪发光。这两句表明了时间的推移,诗…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7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