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伯俞泣杖翻译

文言文伯俞泣杖翻译

  导语:伯俞泣杖,汉语成语,意思是汉韩伯俞受母责打,感念母亲力衰而哭泣。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文言文伯俞泣杖翻译,希望有所帮助!

  伯俞泣杖原文

  汉韩伯俞、梁人。性至孝。母教素严。每有小过。辄杖之。伯俞跪受无怨。一日、复杖。伯俞大泣。母讶问曰。往者杖汝。常悦受之。未尝或泣。今日杖汝。何独泣乎。伯俞曰。往者儿得罪。笞尝痛。知母康健。今母之力。不能使痛。知母力已衰。恐来日无多。是以悲泣耳。

  李文耕曰。人子之身。父母所育之使日强者也。父母之力。人子所累之使日弱者也。况驹隙之景频催。风烛之膏易殒。天伦聚乐。有能至百年外者乎。韩公母力不能使痛一言。真伤心语。不堪读也。

  直译

  汉代韩伯俞,梁州人,天性很孝顺,母亲教育他,一向很严格。每次有小的过错,就用手杖打他,伯俞跪着受杖没有什么怨恨。一天,又用手杖打他,伯俞大哭。母亲惊讶的问他:“往日用杖打你,总是心悦诚服的接受,没有有时哭泣的现象,今天用杖打你,为什么独独的哭泣?”伯俞说:“以往儿子犯了过失,挨打感到很疼痛,知道母亲很康健,今天母亲打的力量,不能让我疼痛,知道母亲体力已经衰退了,担心以后的时间不多了,所以悲伤哭泣啊!”

  李文耕说:做儿子的,是父母所养育并使他渐渐强壮;父母的精力,是儿子拖累并使他们逐渐柔弱。况且光阴如白驹过隙的景象,频频催人易老;年迈父母如被风吹的.蜡烛,容易熄灭。父母儿子聚合在一起共享伦之乐的,有能够到一百多年以外的吗?韩公(韩伯俞)的母亲用力打儿子,不能让儿子疼痛,真正是伤心的话语,让人不忍心读下去。

  意译

  韩伯俞,汉代梁州人。生性孝顺,能先意承志,所以深得母亲欢心。只是母亲对他十分严厉,尽管对他非常疼爱,但是偶尔也会因他做错事而发火,用手杖打他。每当这时,他就会低头躬身地等着挨打,不加分辨也不哭。直等母亲打完了,气也渐渐消了,他才和颜悦色地低声向母亲谢罪,母亲也就转怒为喜了。

  到了后来,母亲又因故生气,举枝打他,但是由于年高体弱,打在身上一点也不重。伯俞忽然哭了起来,母亲感到十分奇怪,问他:“以前打你时,你总是不言声,也未曾哭泣。现在怎么这样难受,难道是因为我打得太疼吗?”伯愈忙说:“不是不是,以前挨打时,虽然感到很疼,但是因为知道您身体康健,我心中庆幸以后母亲疼爱我的日子还很长,可以常承欢膝下。今天母亲打我,一点儿也不觉得疼,足见母亲已筋力衰迈,所以心里悲哀,才情不自禁地哭泣。”韩母听了将手杖扔在地上,长叹一声,无话可说。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孝顺父母。

  示例

  《幼学琼林.卷二.祖孙父子类》:“伯俞泣杖,因母之老。”

  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三折》:”你孝顺似那王祥卧冰,你恰似伯俞泣杖。“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967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郢人燕说

      【文言文】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75
  • “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这两句描述春天雪后园中景色——雪下得很大,树树枝头满是白雪覆盖,雪和梅竟分辨不清,不知这园子里的树,哪一…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37
  • 文言文与朱元思书赏析

    文言文与朱元思书赏析   原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67
  •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的意思:喧闹的群鸟覆盖了春天的小洲,各种花朵开满了芳草遍地的郊野。 出自南朝诗人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古诗文 2022年11月20日
    63
  • 《盲人识日》阅读答案及翻译

    盲人识日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100
  • 写哈尔滨太阳岛的诗词大全

    哈尔滨,黑龙江省会,在松花江南岸,是20世纪初铁路通车后兴起的城市,经济、文化很发达,有“东方小巴黎”之称,沿江一带景色也很美丽。太阳岛,在哈尔滨市松花江中…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7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