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意思及作者出处与赏析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出自(司马迁、史记、易水歌)

易水歌     先秦·荆轲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     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注释
①据司马迁的《史记·刺客列传》上记载:荆轲受燕太子丹之请入秦刺杀秦王,燕太子丹和宾客送他到易水岸边,在荆轲的好友高渐离的击筑声中,荆轲就唱了这首短歌。
②萧萧:风声。易水:古水名,源出河北省易县,是当时燕国的南界。
③兮:呵。不复还:不再回来。
◇古诗大意
风声萧萧地吹呵,易水寒气袭人,壮士在此远去呵,不完成任务誓不回还!

【译文】   

风萧萧地响把易水岸边吹得很冷,壮士去了就再也不回来了。刺杀秦王就像是到虎穴到龙宫一样危险啊,但是我们的英雄英勇的气概,连仰天吐气都能形成白虹.史书上说,高渐离击筑,荆轲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唱得太悲壮了,以至于听者嗔目,发尽上指。 一段唱毕,只听见荆轲仰头长叹一声,天空中居然出现一道七彩虹。高渐离趁势变了一个调,乐音显得更为激昂,荆轲继而唱道: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太子丹最后被彻底地感动了,跪在地上向荆轲敬了一杯酒。

◇赏析
这首短歌,通过对风声萧萧、易水寒凉的外界景物的渲染烘托,表现了荆轲去刺杀秦王时的悲壮情怀和不完成任务誓不回还的坚定意志。 
上句即景写风吹水寒,渲染苍凉悲壮的气氛。下句抒写决死的情怀,明知有去无还,却毅然前往,决不回顾。“风萧萧”有声,从听觉上渲染离别之际的惨烈;“易水寒”彻骨,从感觉上描状环境的悲凉;一上一下,极尽天地愁惨之状,更加烘托出荆轲“君子死知己”,慷慨赴国难的凛然正气。虽寥寥十五字,却“凄婉激烈,风骨情景,种种具备”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087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天净沙秋思翻译及赏析

      《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下面给大家分享天净…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90
  • “日沉红有影,风定绿无波。”白居易《湖亭望水》翻译赏析

    日沉红有影,风定绿无波。这两句是说,太阳刚落山,敛起耀眼的光辉,留下一轮赤红的影象;傍晚风定了,湖面一平如镜,绿水没有一点波浪兴起。前句形容日落后的红霞,后句形容湖上风平浪静,均极…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41
  • 学习文言文的捷径

    学习文言文的捷径   近年来,上海语文高考试题中出现了增加民族经典文学段落、提升文言板块分值、检测考生对古文鉴析能力等态势,由此关注高三时段的古文学习变得十分重要,笔者提供四点思路…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57
  • 杜甫-诗词《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作品赏析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一开头就用一个「好」…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42
  • “李常,字公择,南康建昌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李常,字公择,南康建昌人。少读书庐山白石僧舍。既擢第,留所抄书九千卷,名舍曰李氏山房。调江州判官、宣州观察推官。发运使杨佐将荐改秩,常推其友刘琦,佐曰:“世无此风久矣。…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82
  •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的诗意:翠云红霞与朝阳相互辉映,鸟儿也飞不过吴天广又长。这两句是说,旭日东升,满天红霞与苍翠山色相辉映;山势高峻,连鸟也飞…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5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