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意思及作者出处与赏析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出自(司马迁、史记、易水歌)

易水歌     先秦·荆轲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     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注释
①据司马迁的《史记·刺客列传》上记载:荆轲受燕太子丹之请入秦刺杀秦王,燕太子丹和宾客送他到易水岸边,在荆轲的好友高渐离的击筑声中,荆轲就唱了这首短歌。
②萧萧:风声。易水:古水名,源出河北省易县,是当时燕国的南界。
③兮:呵。不复还:不再回来。
◇古诗大意
风声萧萧地吹呵,易水寒气袭人,壮士在此远去呵,不完成任务誓不回还!

【译文】   

风萧萧地响把易水岸边吹得很冷,壮士去了就再也不回来了。刺杀秦王就像是到虎穴到龙宫一样危险啊,但是我们的英雄英勇的气概,连仰天吐气都能形成白虹.史书上说,高渐离击筑,荆轲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唱得太悲壮了,以至于听者嗔目,发尽上指。 一段唱毕,只听见荆轲仰头长叹一声,天空中居然出现一道七彩虹。高渐离趁势变了一个调,乐音显得更为激昂,荆轲继而唱道: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太子丹最后被彻底地感动了,跪在地上向荆轲敬了一杯酒。

◇赏析
这首短歌,通过对风声萧萧、易水寒凉的外界景物的渲染烘托,表现了荆轲去刺杀秦王时的悲壮情怀和不完成任务誓不回还的坚定意志。 
上句即景写风吹水寒,渲染苍凉悲壮的气氛。下句抒写决死的情怀,明知有去无还,却毅然前往,决不回顾。“风萧萧”有声,从听觉上渲染离别之际的惨烈;“易水寒”彻骨,从感觉上描状环境的悲凉;一上一下,极尽天地愁惨之状,更加烘托出荆轲“君子死知己”,慷慨赴国难的凛然正气。虽寥寥十五字,却“凄婉激烈,风骨情景,种种具备”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087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馈岁 / 别岁 / 守岁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守岁蜀之风俗如是余官于岐下岁暮思归而不可得故为此三诗以寄子由 馈岁农功各已收,岁事得…

    古诗文 2020年3月10日
    545
  • 养鸟有道文言文翻译和启示

      《养鸟有道》出自郑板桥的《板桥家书》。以下是养鸟有道文言文翻译和启示,欢迎阅读。 文言文   所云不得笼中养鸟,而予又未尝不爱鸟,但养鸟…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3.7K
  • 初中语文经典文言文研讨会教学感悟

    初中语文经典文言文研讨会教学感悟   XX年4月6日至8日,咸丰县初中语文经典文言文教学研讨会在小村中学举行,来自全县11个乡镇12所中学的13名选手参加比赛。选手们精心设计,倾情…

    古诗文 2022年11月28日
    65
  • 汪琬《江天一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江天一传汪 琬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64
  • 绝句送巨山

    朝代:宋代 作者:刘子翚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二年寄迹闽山寺,一笑翻然向浙江。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

    古诗文 2020年3月1日
    1.6K
  • 论语十则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古诗文 2020年3月21日
    53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