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晏几道《思远人》翻译赏析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译文]  伤心的泪水临窗滴个不停,滴入砚中随即可把浓墨研成。
   [出自]  北宋  晏几道  《思远人》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注释]
① 思远人:晏几道创调。词中有“千思念行客”句,取其意为调名。
② 红叶:枫叶。
③ 黄花:菊花。
④ 千里念行客:思念千里之外行人。
⑤ 旋:便。
⑥ 红笺为无色:红笺因沾泪而褪色为无色。
【译文】
枫叶红金菊黄已是秋深,我思念千里以外的远行人。天上的浮云散尽,鸿雁杳无踪影,我到哪里投寄书信?
靠着窗滴泪一串串,正好用它研墨把笔运。渐渐写到离别以来,最伤心之处,泪水把信笺的红色冲了个干净。

译文2:
   在浓浓的深秋季节红叶黄花已是满山遍野,加深了我对那远在千里之外的心上人的思念,飞云飘尽,那归来的大雁却依然杳无踪影,我从何处才能把给你的信来传递?
   我在窗前泪眼滂沱地滴不尽相思之情,就用滴落的泪水来研墨润笔,渐渐地写到我们分别后的情形,不禁黯然神伤,我的泪水已将红笺湿透而无法辨别。
 译文3:
   枫叶变红,菊花盛开,转眼已经到了深秋,我还在思念着远在千里之外的人儿。浮云已经散尽,不见有鸿雁归来,我想给她写封信,又该寄到何处呢?
   斜靠在窗前,泪水簌簌,滴在砚中,索性就以这泪水研磨。渐渐写到离别后那令人断肠处,粉红色信笺都被泪水湿褪了颜色。
 译文4:
   树叶被霜打红了,菊花怒放金蕊,时令已是秋深;闺中少妇思念着千里之外的远行人。片片飞云过尽,鸿雁归来——却没有捎回信。要给他写信可寄到哪里呢?——叫人费思忖。
   面对轩窗,泪流满面弹不尽;泪水滴在砚台里,就泪研磨,给远行人写封信。渐渐写到分别之后,意更切,情更深;红笺也渐渐失去了颜色——那是我边写边哭,红笺上面泪淋淋。
 译文5:
   已是萧杀的秋天,这情景使我忧伤,我挂念着远方的心上人,也不知他此时正在何方?我望穿秋水,眼看着飞云过尽,南飞的大雁一行又一行,可还是没有他们的丝毫消息。
    悲伤的眼泪顺窗流下,滴进了砚台,我以泪研墨,用泪写书。然而,当写到情深之处,伤心的眼泪喷涌而出,情愈悲而泪愈多,最后那红色的信笺也黯然失色。

【赏析】
本篇紧扣词题写怀人念远,是一首闺中人怀念远行人的词篇。
上片写深秋望远怀人,红叶黄花,飞云缥缈,极写怅惘失落之情。开始两句写女子由秋天的悲凉景色联想到远方的情人,点明了时间、地点和题旨。“红叶”、“黄花”是秋天最有代表性的景物,词人选择这两个意象是聪明之举。“晚”指与情人分别的时间之长,“千里”说明与情人相隔之远。这两句交代了时间和地点,为下文做铺垫。后面三句是说,天上的浮云都散尽了,还是没有看见鸿雁的踪影,该把信寄到哪里去呢?“过尽”写浮云散尽,表达了词人的失望之情。词人哀怨至极提出的这个问题,为后面词意的转换埋下了伏笔,使得全词结构完整。
下片词意陡转,写女子和泪研墨作书,红笺失色的拟人描写无理而妙,情深感人。这一转变虽然突然,细细分析却又在情理之中。她非常思念情人,却又没有他的音讯,只好给他写信了。但转念一想,又不知道该把信寄到何处,为此她难免觉得悲伤,以至落泪不止。泪水缓缓滑落,滴在窗边的墨盒里,她便以泪研墨写信了。她明明知道书信无处可寄,还是坚持要写,完全是因为她的思念之深,由此可见其痴心。“不尽”表明女子的泪水绵绵不绝,表达其思念之深切。结尾三句写女子写信的情景。她聊以自慰,把思念之情全部写进信中,写到伤心处不禁泪流满面,把红色的信笺都浸染得褪色了。此时,词人的感情进一步升华,物人合一,景情合一,达到情感的极致。
全词语言质朴,感情真挚自然,不事雕琢却也真切感人。此外,本词还有一个特别之处,用泪水将信笺的红色冲掉来写女子的伤心,不仅别出心裁,还有一种别样的韵味,将思念描写得更为形象具体,也更能感动人。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这句写因无处寄书而临窗弹泪,虽无处可寄而仍作书——且是滴泪研磨。这个细节表现离情之苦,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真是痴绝,亦妙绝,令人拍案。
   此词运笔曲折,于质朴浅淡中含蕴深婉,意极厚,味极浓,堪称至情妙语。云尽鸿雁归,无处寄书而来,将一怀思念归于泪墨作书的痴绝,以泪水研磨作书,泪与墨水淋漓挥洒,实在是奇思妙想,墨、泪、笺、情混在一起,让人浑然难辨。
    词中所有的感受都是词人自己的,但他却婉转代言,托之居家的恋人,以展示双方共同为情所苦。
    其实,晏几道自有一片痴情,所以他的词抒发的感情不加掩饰,不事雕琢,自然流露,真挚动人。断肠人远,伤心事多,“古之伤心人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178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苏庠《清江曲》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清江曲   苏庠 属玉①双飞水满塘,菰蒲深处浴鸳鸯。 白苹②满棹归来晚,秋著芦花一岸霜。 扁舟系岸依林樾,萧萧两鬓吹华发。 万事不理醉复醒,长占烟波弄明月。 【…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38
  • 写桃花源的诗词大全

    桃花源,在湖南省桃源县西南15公里。这里古代属武陵郡,隋唐为武陵县地,宋代以桃花源在此,改名桃源县。相传这里是晋代诗人陶潜所写《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的故事发生地,此地也因此而出…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332
  • 姜夔《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其二》翻译赏析

      《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其二》作者为宋朝诗人姜夔。其古诗全文如下:   湖上风恬月淡时,卧看云影入玻璃。   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   【注释】   ①姜夔:宋朝著名诗…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125
  • 【双调】折桂令(想人生最苦离别)

             刘庭信       &…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257
  • 《物性相制》节选文言文阅读理解

    《物性相制》节选文言文阅读理解   (十三)张姓者,偶行溪谷   【甲】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5
  • 初中语文常见的四种文言文修辞

    初中语文常见的四种文言文修辞   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也常常运用各种修辞以增强表达效果。其中,有些修辞格的运用较为频繁。了解这些特殊的修辞,有助于阅读能力的提升。这里着重说明的…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4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