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这两句诗是咏瓷器的千古名句——九秋时节,窑外一片荒凉,可是开窑一看,窑内青重翠叠,光彩夺目,烧窑工匠的精湛技艺,使得千峰翠色尽在窑中。以妙丽之词,形容精美的秘瓷,真象实写,恰如其分。

出自陆龟蒙《秘色越器》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


“秘色”瓷最初是指唐代越窑青瓷中的精品,“秘色”似应指稀见的颜色,是当时赞誉越窑瓷器釉色之美而演变成越窑釉色的专有名称。后来五代时吴越国钱氏割据政权控制了越窑窑场,命令这些瓷窑专烧供奉用的瓷器,秘不示人庶民不得使用;且釉药配方、制作工艺保密,故名。赵麟在《候鲭录》中说:“今之秘色瓷器,世言钱氏立国,越州烧进,为供奉之物,不得臣庶用之,故谓之秘色”。
①九秋:指秋季的九十天。
②越窑:唐宋时代著名青瓷窑之一。窑址在今浙江余姚上林湖一带,古属越州,故名越窑。釉色由青中微带黄色,改进到青水般的湖绿色。绘有花鸟、人物或几何图案。所烧瓷器畅销国内,远销海外。
③千峰翠色:形容越窑烧的瓷器如千峰碧翠的美丽景色。
④秘色越器:指越窑烧制的秘色瓷器。这是为宫廷烧制的一种瓷器,配方、釉色、器形、烧制技术都是保密的。由于没有传到民间,久而久之,技术失传。1987年4月,陕西扶风法门寺在国内首次出土秘色瓷碗和秘色瓷盘子、罍子,现了秘色瓷的真面目。

赏析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这前两句是陆龟蒙远看越窑开窑时的壮观景象而发的感概“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这前两句是陆龟蒙远看越窑开窑时的壮观景象而发的感概:秋天的晨风中,露水沾衣,透过风露可见出窑后的成千上万的越窑器(或秘色瓷)堆放在山坡上,沟壑间,如千峰叠嶂,其色似青如黛,与周围的山峰融为一体,从而夺得千峰万山之翠色!

“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这后两句是越窑开窑后陆龟蒙近看堆积如山的越窑器(可能碗类较多)时的记实描述和感怀:“好向中宵盛沆瀣”是说堆积的碗类越窑,如果口朝上(“好向”即正确的朝向)的堆放,到夜半(“中宵”即夜半)时就会盛载一些露水(“沆瀣”即露水)。如果碗类越窑器口朝下堆放就不是“好向”,因为没法盛载露水。“共嵇中散斗遗杯”是说浅浅地盛有露水的碗如同(“共”即如同)嵇中散留下的斗酒时还残存浊酒的杯子(“遗杯”即有酒残留之杯)。

陆龟蒙在吟《秘色越器》诗中提及嵇中散,是因为嵇中散是一位嗜酒爱琴,才气横溢并铁骨铮铮的令后人敬仰的一代罕见名士(见文后注释)!陆龟蒙明吟越窑之物,暗示敬慕嵇中散之志向。这也说明陆龟蒙的这首诗并非着眼于秘色越窑,而是借物抒情,暗表心机。明白了诗人的本意后,再回味“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就更不会有吟《秘色越器》的感觉,而是感觉和于谦用《石灰吟》“秘色”语言明志有异曲同工之效:“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总之,诗人的感怀是:越窑经历火的洗礼,在九秋风露中,终于“夺得千峰翠色”,此时此景,怎能不使人想到嵇中散那样的人杰与鬼雄?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318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画鬼易

      【文言文】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曰:“孰易者?”曰:&ldq…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79
  • 程易田诗序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原文:   余性顓愚,知志乎古,而不知宜于时;常思以泽及斯民为任。凡世所谓巧取而捷得者,全管丕知其径术,以故与经纳之士相背而趋,终无遇合。退而强学,栖迟山陇之间,虽非有苦,而亦…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58
  • 《白云岭》《题赵秀才壁》阅读答案

    白云岭 范成大 路入千峰一线通,陆离长剑立天风。 五年领客题诗处,正在孤云乱石中。 题赵秀才壁 陈造 日日危亭凭曲栏,几层苍翠拥烟鬟。 连朝策马冲云去,尽是亭中望处山。 (1)这两…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71
  • 初中生文言文加翻译

    初中生文言文加翻译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下面小编收集了初中生文言文加翻译,供大家参考。   孙权劝学  宋朝:司马光 撰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

    古诗文 2022年12月3日
    67
  • ●卷六十四 ◎奏议十首

      【奏马澈不当屏出学状】   元?八年四月某日,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左朝奉郎守礼部尚书苏轼状奏。准太学条,三学生凡有进献文字及书启贽有位,并先经长贰看详可否,违者出学。右本部…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79
  • 《百家姓.浦》文言文的历史来源

    《百家姓.浦》文言文的历史来源   《百家姓?浦》   作者:佚名   历史来源   浦姓出自姜姓,是西周时期姜太公的后代。春秋时期,姜太公的后人有奔于晋国的,做了晋国大夫。因为被…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6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