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   的诗意:什么时候心绪能全然没有什么事,能得到如春天的百尺游丝一样的春思呢?将抽象的思绪,用游丝的比喻,达到自然浑成,情境妙合,手法新奇。

出自李商隐《日日》
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
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


①心绪:思绪、情绪。
②浑无事:全然无事。
③游丝:飘动着的蛛丝,喻春景。

参考译文
一天天的春光和时光争晖飞快流逝,奔向山城的山路早春的杏花发出芳香。
什么时候心绪能全然没有什么事,能得到如春天的百尺游丝一样的春思呢?

赏析
《日日》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写作者因春光烂漫所引发的一种幽微复杂难以名状的情绪。第一句以奇特的语言写作者对艳阳照耀下一片烂漫春光的独特感受,表现出美好的春光尚未消逝之前的美艳景象。第二句实写春光,微寓心绪。三、四两句由这种复杂微妙的意绪进一步引出“心绪浑无事”的企盼。全诗以一种在心灵上近乎真空的状态和一种无所依托的微妙感受衬托出作者缭乱不安的心情。

全诗可分两层:前二句写的是春景,后二句是写由此景而感发的心情、意绪,并以“游丝”绾合前景后意,显得十分自然、缜密。诗中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家国大事,也看不出什么博大的胸襟和深邃的思想。但是却从这普普通通的景色抒写中传达了诗人某种幽微而复杂的体验或感受,而这才是此诗感人之所在。

首句“日日春光斗日光”写诗人眼中的春色。一句之中连用三个“日”字,妙在使人不觉其重。原因何在?这须从“斗”字说起,“斗”乃“争强竞胜”之意,是此句之“眼”,有了它才使“春光”、“日光”充满了勃勃生机。在这里,“春光”和“日光”都具有双重含义。从字面看,“春光”泛指春天明媚艳丽的风物景致。“日光”则指时色天象。前者为物色,后者是时间,随着时间(“日光”)的推移,物色(“春光”)也在不断变化,而这推移与变化又是瞬息迥异,所以诗人用“日日”状其景况,以“斗”字提挈于时色物象之间,竟成此一热闹繁华的场面。因此不妨说这句诗是以开朗、畅快、愉悦作底色的。但是另一方面,在古典诗文里“春”、“日”还有另一重喻意,另一个传统,即人们常将春、秋同人的青春年少和年迈衰老联系在一起,或者竟是二者的代名词,将时日光阴同人的生命时光相比拟。自从屈原发出“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离骚》)的叹息之后,这种对生命本体的强烈意识和深沉感喟便无时无刻不倾注于诗人的笔端。了解了这一层,再来看李商隐的这句诗时,便会有不同的感受。“斗”字虽突现了春色的繁盛迷人,但是,在这愉心悦目中又蕴含着诗人莫名其妙的忧惧和哀伤,而这种不易觉察到的潜在情绪又终于发展成了后二句感情的直接坦露。

如果说首句还是笼统地描摹,那么次句“山城斜路杏花香”则是比较具体地状写了。“山城斜路”指示了诗人所处的位置——其实在看到“日日春光斗日光”之前诗人就已经走在这弯弯曲曲的路上了,这是诗家用笔狡狯之处。——“杏花”大约是“山城斜路”边最突出、最具特色的景物,所以单独拈出,又以“香”字来渲染,使春色具体化、立体化了。这两句虽同是写春色,但一较抽象,一较具体;一是望中之感受(视觉的),一是从嗅觉中得来,略有不同,因而富于变化。

三、四句“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应作一气读。这大概是套用了卢照邻《长安古意》中“百丈游丝争绕树”的诗句。诗人缓步行进在山城斜路上,看见在空中自由自在浮动着的游丝,想到自己整日为尘世俗事所萦绕不得安宁,竟觉得自己反不及这无声无息的“游丝”,于是才生出了这一奇想:什么时候自己才能像这百尺游丝一样浑然无知无觉、自由自在呢?但诗人毕竟不是“游丝”,庄周化蝶那是梦中才有的事,所以企羡也就只能归于企羡,“心绪”既不能似“游丝”一样“浑无事”,而诗人的烦恼、忧郁也就只能依然故我。如此思来想去,竟觉得此时“心绪”之多“事”比直说更增百倍令人难堪。这种将有感情的人同无情的物相比的构思在古典诗词中是非常常见的,有时是正接,有时是反衬,如杜甫《秋兴八首》诗“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以有巢可归的燕子反衬人的无家可归;又如岑参《寄左省杜拾遗》“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以鸟儿高飞喻写自己的抱负和眼下的不得志等等。但在这些诗里还多是可以寻绎的外在类比联想,而在李商隐这两句诗中则是以双关的“绪”将无形无影的心理情绪(“心绪”)同空中的“游丝”联系起来。这可以看出李商隐诗设喻的巧妙。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338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吴文英《点绛唇·试灯夜初晴》鉴赏及原文译文

      《点绛唇·试灯夜初晴》   宋代:吴文英   卷尽愁云,素娥临夜新梳洗。暗尘不起。酥润凌波地。   辇路重来,仿佛灯前事。情如水。小楼熏被。春梦笙歌里。   《点绛唇·试灯夜初…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66
  • 秦晋崤之战文言文翻译、鉴赏

      《秦晋崤之战》是春秋时期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出自《左传》。以下是秦晋崤之战文言文翻译、鉴赏,欢迎阅读。 秦晋崤之战文言文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15
  • 长相思;中秋

    人儿圆,月儿圆。天地同欢绮景妍,情怀缱绻连。 见时难,别时难。水远山长鸿信传,故园缘梦牵。

    古诗文 2022年9月29日
    76
  • 秀才读别字

      【文言文】   一秀才嗜书,而别字良多。一日,读《水浒》,适友人造访,见而问曰:“君读何书?”答曰:“《水许》。”友人怪之,曰:…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406
  • 少年游·阑干十二独凭春翻译赏析

      《少年游·阑干十二独凭春》作者是宋朝文学家欧阳修。其古诗全文如下:   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那堪疏…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68
  • 文言文《陋室铭》鉴赏

    文言文《陋室铭》鉴赏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为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文言文《陋室铭》鉴赏,欢迎大家参考!   陋室铭   唐代:刘禹锡   山不在…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6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