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常用知识点

中考文言文常用知识点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中考常用文言文知识点积累:常用实词。

  知识点总结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及意义,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积累卡片:

  常见文言实词

  1.安

  (1)安逸。例: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养,奉养。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

  (3)怎么。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4)安稳,安定。例: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曾

  (1)同“增”,增加。例: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副词,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不……”。例: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曾不盈寸(《核舟记》)

  (3)曾经。例: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4)同“层”,重叠。例:荡胸生曾云(《望岳》)

  3.从

  (1)跟,随。例:战则请从(《曹刿论战》)/隶而从者(《小石潭记》)

  (2)学习。例: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述而》)

  (3)追寻。例:溯洄从之(《蒹葭》)

  (4)依从。例: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5)自,由。例:从口入,初极狭(《桃花源记》)

  (6)在。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公输》)

  (7)堂房亲属。例:赠从弟(《赠从弟》)

  (8)向。例: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

  4.得

  (1)能够。例: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2)领会。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3)同“德”,恩惠,感激。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4)实施。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得意。例:怡然自得(《童趣》)

  (6)得到,获得。例:优劣得所(《出师表》)

  5.道

  (1)(正确的)方法。例: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2)主张,思想,学说。例: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3)路。例: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4)政治的理想境界。例:大道之行也(《礼记。大道之行也》)

  (5)仁政。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说。例: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6.当

  (1)面对,对着。例: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2)在某个时候或某个地方。例: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3)应当。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7.方

  (1)指面积。例:方七百里(《愚公移山》)

  (2)方位、方向、处所。例:有朋自远方来(《论语。学而》)

  (3)当……时。例:方其远出海门(《观潮》)

  (4)将要。例:方欲行(《狼》)

  (5)正在。例:方出神(《童趣》)

  8.国

  (1)国防。例: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国家。例:夫大国,难测也(《曹刿论战》)

  (3)国都,京城。例: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惠子相梁》)

  (4)国事。例: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5)地势。例:国险而民附(《隆中对》)

  9.会

  (1)适逢。例: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2)体会,领会。例: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

  (3)汇集。例: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

  (4)定将。例:会挽雕弓如满月(《江城子》)/会当凌绝顶(《望岳》)

  10.见

  (1)看见。例:清澈见底(《满井游记》)/见渔人(《桃花源记》)

  (2)拜见。例:徐庶见先主(《隆中对》)/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3)接见。例:将军岂愿见之乎(《隆中对》)

  (4)了解。例:见往事耳(《孙权劝学》)

  (5)认识。例: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6)xiàn,引见。例:胡不见我于王(《公输》)

  11.将

  (1)将要。例:将以攻宋(《公输》)/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2)带兵。例: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3)带兵的人,将领。例: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4)带领。例: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塞翁失马》)

  (5)扶持。例:出郭相扶将(《木兰诗》)

  (6)拿。例:自将磨洗认前朝(《赤壁》)

  (7)和,与,同。例:暂伴月将影(《月下独酌》)

  12.尽

  (1)全部取得。例:利尽南海(《隆中对》)

  (2)尽兴。例:造饮辄尽(《五柳先生传》)

  (3)尽头,到头。例:林尽水源(《桃花源记》)

  (4)穷尽。例: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观潮》)

  (5)完,没有了。例: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

  (6)全,这里作动词,“吃尽”。例: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13.文

  (1)文章。例: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2)文字。例:文曰“初平山人”(《核舟记》)

  (3)文采。例: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

  (4)刺花纹,画着文采。例:皆披发文身(《观潮》)

  14知

  (1)知道。例: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2)同“智”,聪明,智慧。例: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3)了解。例: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学而》)

  (4)明白,懂得。例:不可谓知类(《公输》)

  (5)识别,认识。例: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6)觉得,感觉。例: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456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文言文毕业赠言

      1、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2、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3、礼之用,和为贵。   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5、君子和而不流。   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古诗文 2022年11月12日
    53
  • 文言文学习方法指导

    文言文学习方法指导   文言文学习方法指导   曾有学生戏言: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作人。那为什么文言文的学习会成为大多数同学语文学习的一道坎呢?老师这里先给大家解释一下什…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41
  • 昆仑使者翻译赏析

      《昆仑使者》作者为唐朝诗人、文学家李贺。其古诗全文如下:   昆仑使者无消息,茂陵烟树生愁色。   金盘玉露自淋漓,元气茫茫收不得。   麒麟背上石文裂,虬龙鳞下红枝折。   …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57
  •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原文及译文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原文及译文   全文描绘了辋川的春色及冬色、月光下的夜色、隐约的城郭、沦涟的水波、落寞的寒山、明灭的灯火,以及深巷的寒犬、村墟的夜舂、山寺的疏钟,静中有动,动中…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71
  •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翻译赏析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作者为宋朝诗人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群…

    古诗文 2022年11月10日
    127
  • 《三峡》原文和翻译

      《三峡》节选自南北朝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江水注》,是著名山水散文。 全篇只用一百五十五个字,既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又写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展示了祖国…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9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