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意思及文言文翻译

《刻舟求剑》意思及文言文翻译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典出《吕氏春秋·察今》记述的一则寓言,说的是有个楚国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船上刻下记号,说:“这就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当船停下时,他才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该寓言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后引伸成墨守成规不懂变通之意。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释

  1.涉–渡,由后文的“舟”得出。

  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其–他的,代词。

  4.自–从。

  5.坠–掉,落。

  6.于–在,到。

  7.遽–立刻,急忙,马上。

  8.契–用刀刻。

  9.是–指示代词,这儿。

  10.吾–我的。

  11.之–结构助词,不译。

  12.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

  13.其–他,代词。

  14.者–……的`地方。

  15.求–找。

  16.之–剑,代词。

  17.矣–了。

  18.而–但是。

  19.若–像。

  20.此–这样。

  2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

  寓言故事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国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虽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但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国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

  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469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欧阳修《送徐无党南归序》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送徐无党南归序 欧阳修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55
  • “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徐光启传 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又七年成进士。由庶吉士历赞善。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遂遍习兵机、屯田、盐策、水利诸书。杨镐四路丧师,京…

    古诗文 2022年11月23日
    58
  • 游谢氏山亭李白拼音及翻译

    “游谢氏山亭李白拼音及翻译”由文言文之家整理发布,欢迎阅读。 游谢氏山亭李白拼音版 《 游yóu谢xiè氏shì山…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269
  • 除放自石湖归苕溪

    朝代:宋代 作者:姜夔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美人台上昔欢娱,今日空台望五湖。残雪未融青草死,苦无麋鹿过姑苏。黄帽传呼睡不成,投稿细细激流冰。分明旧泊江南岸,舟尾春风飐客灯。千门列…

    古诗文 2020年3月21日
    666
  • 浅析文言文翻译方法

    浅析文言文翻译方法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浅析文言文翻译方法,欢迎来参考!   1。文言翻译的原…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46
  • 《盲人堕桥》翻译注释和启示

      《盲人堕桥》是一篇寓言故事。盲人堕桥,比喻走出思维定势,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以下是文言文之家(www.wywzj.cn)整理的《盲人堕桥》文言文翻译及注释、《盲人堕桥》文言文启…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21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