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文言文成语

最新中考文言文成语

  第一册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则》)

  讳疾忌医: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比喻有了错误、缺点,生怕别人批评指出。

  病入膏肓:指病已危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或事情已发展到不可挽救的程度。――《扁鹊见蔡桓公》

  柳暗花明:指环境或境界的骤然转变。多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

  (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

  第二册

  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桃花源记》)

  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桃花源记》)

  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现在多用来形容外强中干的事物。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黔之驴》)

  老骥伏枥:老了的好马,伏在马房中却还想去跑千里的远路。比喻人虽然老了,但仍有雄心壮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龟虽寿》)

  源头活水:比喻生活气息浓厚,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难。(《愚公移山》)

  第三册

  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到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闲情记趣》)

  挥汗成雨:大家用手抹汗,洒出去就像下雨一样。原来形容人多,后来也形容出汗多。

  比肩继踵:肩膀靠肩膀,脚尖碰脚跟。形容人多,拥挤。

  张袂成阴:张开衣服袖子就能遮住阳光,形容人多。(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晏子故事两篇》)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现在多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或了解情况不深入。(好读书,不求甚解。――《五柳先生传》)

  犬牙交错:形容交界线很曲折,就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画蛇添足: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有害无益。(《寓言四则》)

  买椟还珠:取舍失当,舍本逐末,是极不可取的。(《寓言四则》)

  滥竽充数:没有本事的人混在有本事的人中间凑数,终会露馅。(《寓言四则》)

  塞翁失马: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为好事。(《寓言四则》)

  第四册

  鸿鹄之志:比喻远大的志向。(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披[被]坚执锐:身披坚硬的护甲,手上拿着锐利的兵器。比喻投身战斗。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第五册

  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所图。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水落石出――《醉翁亭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站在正义方面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违背正义则必然陷于孤立。(《孟子二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愁患害能使人奋斗而获得生存,安逸快乐使人沉迷于享乐,反而容易导致死亡。(《孟子二章》)

  百废俱兴:指任事振作有为,凡有荒废者,皆整理兴举起来。(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气象万千:谓景象宏伟绚丽,非常壮观。(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心旷神怡:心胸旷达,精神愉快。(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第六册

  舍生取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箪食壶浆:(老百姓)用箪盛了饭,用壶装了汤来欢迎他们所拥护的军队。后来用以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再衰三竭:形容士气低落,不能再振作――(《曹刿论战》)

  辙乱旗靡:车迹错乱,军旗倒下。形容军队溃败――《曹刿论战》

  三顾茅庐:东汉末,刘备三次往隆中(山名,在今湖北襄阳)聘请隐居于草庐的诸葛亮出来帮助打天下。后用来指诚心诚意再三邀请或访问。(《出师表》)

  妄自菲薄:不知自重,轻视自身价值。(《出师表》)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481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全诗注释赏析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全诗诗意翻译赏析  出自唐 代诗人王建 的《十五夜望月》 十五夜望月 作者:王建 年代:唐  中庭地白树栖鸦,…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115
  •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意思翻译及赏析

    原文 留别王侍御维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索寞,还掩故园…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711
  • 王羲之尝诣门生家

      【文言文】   王羲之尝(1)诣(2)门生家,见棐(fěi)几(3)滑净,因书之,真草(4)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9)。又尝在蕺(jí)山(5)…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11
  • 语文文言文复习参考答案

    语文文言文复习参考答案   一《伤仲永》问答题:   ①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写幼年时的方仲永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第二阶段,写十二三…

    古诗文 2022年11月27日
    67
  • 松风阁记文言文阅读理解

    松风阁记文言文阅读理解   金鸡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矣。微风拂之,声如暗泉飒飒;稍大,则如奏雅乐;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   盖松之为物,干挺而枝樛①…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102
  • 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中原草草失承平,戍火胡尘到两京。扈跸老臣身万里,天寒来此听江声!

    古诗文 2020年3月11日
    59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