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延巳《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鹊踏枝
冯延巳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注释:
     楼上春山:指登楼了望四面春山。
     暮景烟深浅:日暮之景色,烟雾因远近有浓淡之不同。
     一晌:此处应指“多时”。

(1)“一晌”一词使用巧妙,请你说一说妙处何在。(4分)
(2)请对“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这几句做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首先,写出时间跨度之长。从今朝的酒醒到傍晚的暮烟(上片“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这是写白天看到的,“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这是写日落之时),从白天到日暮看出时间之久。其次,写出词人伫立楼上的凝望之情。从“梅落繁枝千万片”写起,到“楼上春山寒四面”的凝望,一直到“过尽征鸿”,诗人的感情始终专注于对远方入的思念。再次,“一晌”与“人不见”形成对比,主人公凭栏远眺,不见归人,突出了主人公的失落之感。    注:每一要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满分4分。
(2)梅花已经凋谢而不甘心零落,在零落飞下的瞬间也要显现出美丽的姿态,要学那雪花轻盈的在空中回旋起舞,(1分)“学雪随风转”,运用拟人手法,具体表现了梅花面对陨落所不甘丧失的美好的姿质.(1分)写出了所有有情的生命面临无常之际的缝绻哀伤,这正是自然界乃至人世千古共同的悲哀.(1分)这几句景物描写为写下面人的活动和愁苦(“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舔得愁无限”)做了很好的铺垫(或者为写下面的内容张本)。(1分)  注:四个要点,一条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译文:
 梅花从繁枝上纷纷飘落——千片万片,它好像含情脉脉,有意地摹仿雪花随风飘转。昨夜里的笙歌筵席,也像落花那样容易分散,酒醒之后顿感心中增添的哀愁无限。
  登上高楼了望春山——四面峭壁耸立透袭春寒,一直望着远飞的鸿雁过尽,日暮景色远近烟雾有浓有淡。久久地独自凭栏眺远,内心怀思之人总也不见,手持绡巾掩泪,把多少往事和哀伤思量遍。

赏析:
从这首词的结尾“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人们会知道它是一首写思妇闺怨的艳词,从全词的内容看,也的确如此。而除了闺怨之外,这首词还提供了独特的审美联想。
这首词的开头三句,似乎是在写景。梅花似雪,随风飘飞,这景象是很美的。但是,如果读者把梅不仅仅当作景物,而是当作生命来看,这景象就是悲哀的了,“犹自多情”一句,更加重了浓厚的悲剧气氛。如果再进一步,把这自然生命的悲剧与人生的种种悲剧联系起来看,这三句就更具有了深广的意蕴,如叶嘉莹女士所说,“写出了所有有情之生命面临无常之际的缱绻哀伤,这正是人世千古共同的悲哀”了。
这种联想,并不是捕风捉影,而是由作品的上下文之间的联系而来:“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大自然中的花落飘零,与人生中的良辰易逝、生命无常,是如此的相似,人们执著地企图在彻夜笙歌、沉酣美酒中去追求去把握生命,可是转瞬之间,能把握的一切全都消失在虚空之中,正如同繁枝梅落,似雪随风一样。梅离枝头,尚且流连“多情”;人生中的好景不长、笙歌散去,又怎不让人感到可悲可叹、无可奈何!
作者在这首词中的感慨,似乎是飘忽无端、不可确指的。但通过合理的联想,读者似乎又可以窥见作者的内心世界,理解他的痛苦和悲哀,想象“昨夜笙歌”这个词所凝聚的人生失落的悲凉,懂得“梅落繁枝”所代表的多情生命之陨落的意义。而这些,正体现了冯延巳词意蕴深广、“堂庑特大”的特点。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532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谒金门·帘漏滴

    朝代:宋代 作者:汪莘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帘漏滴,却是春归消息。带雨牡丹无气力,黄鹂愁雨湿。争着洛阳春色,忘却连天草碧。南浦绿波双桨急,沙头人伫立。

    古诗文 2020年3月7日
    692
  • “落叶和云扫,秋山共月登。”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落叶和云扫,秋山共月登。”这两句是说,居处是在云飘雾绕的山间,在云雾之中扫除落叶,像是和云搅合在一起扫掉;秋日晚上,云开雾散,皓月当空,在月光下上山,像是…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58
  • 《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翻译赏析

      《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61
  • 叨叨令

    一个空皮囊包裹着千重气[一];一个干骷髅顶戴着十分罪[二]。为儿女使尽些拖刀计[三],为家私费尽些担山力[四]。你省的也么哥,你省的也么哥[五],这一个长道理何人会? 注释[一]空…

    古诗文 2022年5月24日
    129
  • 《北人食菱》

    原文: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

    古诗文 2022年5月15日
    162
  •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带翻译及注释加赏析四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作者背景   柳宗元(773-819),唐代诗人。字子厚,祖籍…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3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