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郎归·西湖春暮》阅读答案及解析

阮郎归  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1.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解析】本题考查了古代诗词 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对诗歌人物形象的情感进行分析,是这道题的答题方向,然而题干还指明了分析的切入口,那就是人物动作神态描写。因此,考生解答这道题,首先必须从词作中找到词人对西湖游人描写的文字,然后去揣摩不同动作神态的人所具有的不同情感。
【示例】“番腾妆束闹苏堤”,人们在苏堤上装束鲜艳,翻腾热闹,想要留住春天,表达了留春之意;“凌波寸不移”写观景的女子看到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无法移步,表达了伤春之情;“三三两两叫船儿”,写雨后春去,人们也纷纷叫船归家,表现了对春归的黯然心伤和无可奈何。

2.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词中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题干已经指出赏析的角度“点面结合”,赏析的内容“ 暮春之景”。因此,考生应从点面结合的描写手法中去分析词人的写景之句。“面”即是对晚春季节西湖景色的整体描绘,“点”又是词人从万千西湖景色中撷取的一些独特意象描绘以及写人时的细节描写。
【示例】“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写清明寒食时的鲜花凋谢的暮春总体景色,人们闹苏堤总写游苏堤的人,是“面”;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这些都是暮春中的一个个细节场面,是点。女子驻足不行,人们陆续叫船回家,也是点。点面结合,描写了苏堤的春暮之景。

参考答案
1、翻腾妆束,闹春苏堤,爱春之心;步履迟迟,驻足流连,惜春之情;三三两两,唤船离去,叹春之意。
2、香红渐稀,是面的描写;花褪雨,絮沾泥,则是点的刻画。勾勒写意,细节传神,点面结合,相互映衬;以景起情,丰富了词作情感内涵。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532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写湖北楚郢都故城的诗词大全

    楚郢都故城,也叫纪南故城,或纪郢,在湖北省江陵县城北5公里的纪山之南。它是春秋战国时楚国的都城。自楚文王元年(公元前689年)在此建都,名“郢”,一直到楚顷…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85
  • 欧阳修文集――卷一○八・奏议卷十二

      ◎铨部进札子一首   【论权贵子弟冲移选人札子〈至和元年六月,判流内铨。〉】   臣勘会铨司近年选人倍多,员阙常少。待阙者多是孤寒贫乏之人,得替住京,动经年岁,遇有合入阙次,多…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52
  • 《魏羽者,字垂天,歙州婺源人》原文及译文

      魏羽者,字垂天,歙州婺源人。少能属文,上书李煜,署弘文馆校书郎。时改当涂县为雄远军,以羽为判官。宋师渡江出其境,羽以城降,太祖擢为太子中舍。   太平兴国六年,受诏诣瀛州覆军市…

    古诗文 2022年11月8日
    40
  • 牧童捉小狼文言文翻译注释及道理

      《牧童捉小狼》是一则文言文寓言故事,收录于《聊斋志异》中。 1、文言文   两牧童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倾,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童…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07
  • 纳兰性德 《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阅读答案及赏析

    蝶恋花 纳兰性德 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元向萧关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    1.前…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51
  •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这两句是说,闽中道路艰险,一边是山一边是海,只可供画山水图画,很难通行。后句比喻十分奇特,难行之状从“只堪图画…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5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