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郎归·西湖春暮》阅读答案及解析

阮郎归  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1.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解析】本题考查了古代诗词 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对诗歌人物形象的情感进行分析,是这道题的答题方向,然而题干还指明了分析的切入口,那就是人物动作神态描写。因此,考生解答这道题,首先必须从词作中找到词人对西湖游人描写的文字,然后去揣摩不同动作神态的人所具有的不同情感。
【示例】“番腾妆束闹苏堤”,人们在苏堤上装束鲜艳,翻腾热闹,想要留住春天,表达了留春之意;“凌波寸不移”写观景的女子看到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无法移步,表达了伤春之情;“三三两两叫船儿”,写雨后春去,人们也纷纷叫船归家,表现了对春归的黯然心伤和无可奈何。

2.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词中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题干已经指出赏析的角度“点面结合”,赏析的内容“ 暮春之景”。因此,考生应从点面结合的描写手法中去分析词人的写景之句。“面”即是对晚春季节西湖景色的整体描绘,“点”又是词人从万千西湖景色中撷取的一些独特意象描绘以及写人时的细节描写。
【示例】“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写清明寒食时的鲜花凋谢的暮春总体景色,人们闹苏堤总写游苏堤的人,是“面”;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这些都是暮春中的一个个细节场面,是点。女子驻足不行,人们陆续叫船回家,也是点。点面结合,描写了苏堤的春暮之景。

参考答案
1、翻腾妆束,闹春苏堤,爱春之心;步履迟迟,驻足流连,惜春之情;三三两两,唤船离去,叹春之意。
2、香红渐稀,是面的描写;花褪雨,絮沾泥,则是点的刻画。勾勒写意,细节传神,点面结合,相互映衬;以景起情,丰富了词作情感内涵。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532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李典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李典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也。典从父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初平中,以众随太祖,破黄巾于寿张,又从击袁术,征徐州。吕布之乱,太祖遣乾还乘氏,慰劳诸县。布别驾薛兰、治中李封招乾,…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59
  • 《隋书·皇甫绩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隋书·皇甫绩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皇甫绩,字功明,安定朝那人也。绩三岁而孤,为外祖韦孝宽鞠养。尝与诸外兄弈棋,孝宽以其惰业,督以严训,愍绩孤幼,特舍之。绩叹曰:“我无庭训,养…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70
  • 刘基《郁离子·请舶得苇筏》文言文原文

      阏逢敦牂之岁,戎事大举,有荐瓠里子宓于外阃者曰:甲午之年,战事大起。有人举荐静居在城门外的瓠里子,说:1、阏逢(yān f ng)敦牂(dūn zāng):阏逢,亦作 焉逢 。…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61
  • 唐诗杂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作者佚名

    作者:佚名 朝代:〔唐代〕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 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杂诗译文及注释 杂诗译文 时令将近寒食,春雨绵绵春草萋萋;春风过处苗麦摇摆,堤上杨柳…

    古诗文 2023年2月19日
    42
  • 《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 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 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 细雨骑驴入剑门。 这是一首广泛传诵的名作,诗情画意,十分动人。然而,也不是人人都懂其深意,特别是第四句写得太美,容易使…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90
  •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崔护   《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1)都:唐时的京城长安。     (2)人面:一个…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10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