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宝《柳枝词》韦庄《古离别》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甲)  柳枝词
(宋) 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  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  载将离恨过江南。

(乙)古离别 
(唐)韦庄
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云外指,  断肠春色在江南。
〖注释〗①毵毵:柳叶纷披下垂的样子。②不那:同“不奈”,即无奈。
1.对这两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诗中写“亭亭画舸”,(乙)诗中写“柳毵毵”,都是借乐景写哀情。
B.(甲)诗第三句感伤哀愁;(乙)诗第三句却刚健有力,一洗伤感情绪,体现了唐人的豪放气度。
C.(甲)(乙)两诗首句都写到了柳,(甲)诗为暗写,(乙)诗为明写。
D.两首诗都写到“酒半酣”,都写出了离别者于半醉半醒之间体味到的别情的无奈。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别鉴赏(甲)诗的第三、第四句。(4分)

参考答案
1.(2分)B
2.(4分)(甲)诗第三句虚实相生,明写自然界的风波,又暗示人生的风雨。(2分)第四句化无形为有形,“离恨”可用船载,具体形象地表达离别之愁。(2分)

对比赏析
《柳枝词》是北宋郑文宝所创作。诗词是写离恨,用了反衬手法,“画舸”“春潭”等美景寄寓离别时的不舍。同时,诗人还描绘了一个生活画面:“酒半酣”酒只半酣,船却起锚,多么的不舍和无奈啊!三四句,字面上是说行人“不管烟波与风雨”,依然远去,实际上是借对友人的毫无道理的埋怨进一步抒发自己依依不舍的真挚情谊。

韦庄这首《古离别》,跳出了这种常见的比拟,用优美动人的景色来反衬离愁别绪,却又获得和谐统一的效果第一首:春日的美景带给人们的是一种心灵的愉悦,可是对离别的人来说,这样的美景却使人产生一种无奈。韦庄的《古别离》写的正是这种无奈。
    诗的第一、二句写眼前离别时的情景。春光明艳,晴空上飘浮着一层淡淡的烟云,在柳枝披拂的大道口,正举行着一场送别的酒宴。无奈分别在即,愁肠百结,这酒也喝得不畅快。第三、四句继而写想象中离别后对江南春景的感受。“更”与前面的“不那”构成了递进关系,加重了离别时内心的感伤之情。离人举起华贵的马鞭指向他此行将往的远方—江南。想到此去江南,那里草长莺飞,桃红柳绿,春色更美。只是良辰美景难有人与之共享,因此江南春色愈美愈增加人的愁苦,使人痛断肚肠。
    这首诗虚实相生,成功地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把离人的悲苦之情表达得含蓄而婉转。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552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刑赏忠厚之至论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

    古诗文 2020年3月6日
    556
  • 思乡怀人古诗词名句

    思乡怀人诗句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回乐峰…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38
  • 描写西湖美景的古诗词

      1、欧阳修《西湖》诗:   菡萏香消画舸浮,使君宁复忆扬州。   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   2、苏轼《夜泛西湖》诗: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73
  • 《山行》

    叶 茵 青山不识我姓字, 我亦不识青山名。 飞来白鸟似相识, 对我对山三两声。 这首小诗,在内容和写法上都有点特别: 写山行与“姓字”何干?白鸟“三两声”究属何意?前无交代,后无说…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82
  • 从文化视角创新高中文言文教学

    从文化视角创新高中文言文教学   摘 要:试图以文化视角创新高中文言文教学思想,打破传统文言教学中以字词、语法为主的教学状况,在满足学生文言知识的基础上,探索一种趣味性与知识性相互…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37
  • 念奴娇 严元照

            红楼珠箔,护轻寒、四面垂垂不卷。鸳甃几番连夜雨,添了晓妆春倦。柳待摇波,梅还悭雪,未…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8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