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修辞介绍

文言文的修辞介绍

  (1)、借代。文言文中,借代修辞格运用的相当普遍,如果按字面翻译,往往会造成误解。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出师表》)这里的“布衣”在古代不给理解,因为古时平民多穿麻布衣服,用这一特征来代事物本身,是一种借代。如果不了解这一点,按字面译为“穿布衣服的人”,后面的“不以臣卑鄙。”(不因我地位低、见识浅)就会使人产生疑问:“穿布衣服”,怎么就“地位低”呢?在翻译时对这类地方应采取意译的方法,加以复原(译为“平民百姓”),否则往往会使人莫名其妙。

  (2)、互文。作为一种修辞方法,互文在文言文中也较为常见。这类句子,在内容上前后互相补充,常常可以收到言简意中的’效果。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意本是“不因有外物环境和自己遭遇的好坏而高兴或悲伤”,这里的“喜”,不仅指“物”,同时也指“己”,悲不仅指“己”,也指“物”。

  (3)、委婉。在语文表述中,为了某种需要,对某件事情不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而是换一种说法,这就是委婉。文言文中委婉修辞格常用于外交场合。如赤壁之战中,曹操给东吴下战书,“今治水军八十万从,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这就是一种委婉说法。明明大兵压境,杀气腾腾,却故意说得十分轻松自在。对这类句子的翻译,则一定注意保持原文的修辞色彩。

  (4)、讳饰。讳饰实际上也是一种委婉,往往是由于人的忌讳而改变了说法。如对于“死”,帝王死叫“山陵崩”、“宫车晏驾”、“千秋之后”,老百姓死则称为“填沟”,了解这些说法的真正含义,才能准确地翻译文言文。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708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杂说四·马说

    朝代:唐代 作者:韩愈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祗辱 一作:只) …

    古诗文 2020年3月21日
    634
  • 经火山火山今始见的翻译赏析

      《经火山·火山今始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岑参。其古诗全文如下:   火山今始见,突兀蒲昌东。   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   不知阴阳炭,何独烧此中?   我来严冬时,山下多炎…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72
  • 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送陈七赴西军》 年代: 唐     作者: 孟浩然 吾观非常者,碌碌在目前。 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  一闻边烽动,…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60
  • 普天乐·咏世

    朝代:元代 作者:张鸣善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洛阳花,梁园月,好花须买,皓月须赊。花倚栏干看烂熳开,月曾把酒问团圆夜。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花谢了三春近也,月缺了中秋…

    古诗文 2020年3月11日
    617
  • 高三语文必修文言文词类活用

    高三语文必修文言文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指“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①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变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95
  • 沁园春·观潮

    朝代:清代 作者:吴伟业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八月奔涛,千尺崔嵬,砉然欲惊。似灵妃顾笑,神鱼进舞;冯夷击鼓,白马来迎。伍相鸱夷,钱王羽箭,怒气强于十万兵。峥嵘甚,讶雪山中断,银汉…

    古诗文 2020年3月7日
    80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