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言文断句法

浅析文言文断句法

  课外文言文阅读在各地的中考当中是作为附加题的形式出现的,主要考查对课内知识的迁移与延伸,一般来说,课内文言文知识掌握得很好的话,课外阅读当中的解释翻译及对内容的理解则不成问题,但其中的断句可是学习当中的一个难点,也是中考当中的一个难点,从学生的练习与考试的情况看,这道题的`答题情况不是很好,原因在于学生未能掌握断句的技巧。其实,文言文的断句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下面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而准确地解答出来。

  一、 联系前文推断断句法

  课外文言文的阅读段落一般短小,内容比较单一,有些文段中的语句结构相似,稍加注意,断句一题即可答出。

  [例一]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义贵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选自《墨子.贵义》)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结构与前面的“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的结构是一样的,后面的总结亦可根据前面的内容断出,全句断为“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义贵于其身也。”

  二、 根据词性的组合断句

  词是汉语中最基本的意义单位,一个完整意思的表达则要靠词与词的组合,因此,理解了词性及词性组合特点对于文言文的断句很有帮助,但要注意的是所组合的词必须是且只是一个完整的意义单位。词性的组合特点如下:①.名(代)词+动(形)词(这里的名词、代词包括由名词和名词或代词和代词构成的并列短语)②.名(代)词+动(形)词+名(代)词③.介+名+动(形)④.动(形)+名(代)⑤.副+动(形)+名(代)⑥.“矣”“也”“者”“乎”“哉” 等助词,和前面的词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意义单位。以上六种只是最基本的组合方式,还有在此基础上的变形,但不管怎么变,都不能违背“是一个完整的意义单位”这一点。

  [例二]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根据词性的组合特点,画线句应断为“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三、根据语感断句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段读懂了,断句自然就不在话下,因此,我们要强调多读,而且要边读边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无误地断好句。

  从以上分析得出,文言文的断句方法是有章可循的,当然能把三者结合起来运应则更能做到万无一失。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737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文言文阅读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49
  • “云影断来峰影出,林花落尽草花生。”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云影断来峰影出,林花落尽草花生。”这两句写别墅春日的景象——山间云散天晴,阳光普照,山峰的影象清晰可见;桃林、杏林等树花已落尽,草…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62
  • 农桑辑要兰香香菜原文及翻译

      【原文】   《齐民要术》②:兰香,“罗勒”也。中国为石勒③讳,故改,今人因以名焉。且兰香之目,美于罗勒之名;故即而用之。三月中,候枣叶始生,乃种兰香。早种者,徒费子耳,天寒不…

    古诗文 2022年11月10日
    48
  • 《夔有一足》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夔有一足 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256
  • 南乡子(题南剑州妓馆)

    朝代:宋代 作者:潘牥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生怕倚阑干。阁下溪声阁外山。惟有旧时山共水,依然。暮雨朝云去不还。应是蹑飞鸾。月下时时整佩环。月又渐低霜又下,更阑。折得梅花独自看。

    古诗文 2020年5月23日
    511
  • 《百家姓.莘》文言文的历史来源

    《百家姓.莘》文言文的历史来源   历史来源   1、莘氏即是辛氏,因为他们的发音相近。   2、出自姒姓,以封国名为氏。夏朝的初期,夏王启封高辛氏的儿子挚于莘(还有说封启的儿子于…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5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