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这两句是说,由于在京城抑郁无聊,所以想手持旌麾,远去江海(湖州);登上乐游原,西北望昭陵,感慨殊多,心境凄然。独望昭陵,抚今追昔,深感昔盛今衰,自己生不逢时。两句诗写得深刻而又简炼,既沉郁,又含蓄。

出自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①麾:汉代制度,郡太守一车两幡。幡即旌麾之类。唐时刺史略等于汉之太守。
②昭陵: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位于陕西礼泉县城东北之九嵕山上。诗人登乐游原不望皇宫、城阙,而独望昭陵,有其深意。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皇帝,是他建立了大唐帝国,文治武功煊赫,知人善任,唯贤是举。诗人独望昭陵,是深感国家衰败,今不如昔,深感自己生不逢时之可悲可叹。

参考译文
清平时无所作为,喜欢那种孤云悠闲的感觉,也喜欢那种像僧人一样的清净,想要去扔掉现在的官位,去太湖遥望唐太宗的陵墓。

简析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是唐朝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杜牧于宣宗大中四年(850)将离长安到湖州任刺史时所作。这首诗表达了杜牧想出守外郡为国出力,又不忍离京的忠君爱国之情。以登乐游原起兴,以望昭陵戛止。热爱祖国,追怀盛世之情自在,为国捐躯,抱负未能施展之意自见。通过这首诗,杜牧表现了对朝政的无言讽刺。
此诗写登乐游原不望皇宫、城阙,也不望其他已故皇帝的陵墓,而独望昭陵,则是别有深意的。唐太宗是唐代、也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杰出的皇帝。他建立了大唐帝国,文治武功,都很煊赫;而知人善任,惟。贤是举,则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诗人登高纵目,西望昭陵,就不能不想起当前国家衰败的局势,自己闲静的处境来,而深感生不逢时之可悲可叹了。诗句虽然只是以登乐游原起兴,说到望昭陵,戛然而止,不再多写一字,但其对祖国的热爱,对盛世的追怀,对自己无所施展的悲愤,无不包括在内。写得既深刻,又简炼;既沉郁,又含蓄,真所谓“称名也小,取类也大”。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8392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明史·毛伯温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 毛伯温,字汝厉,吉水人。祖超,广西知府。伯温登正德三年进士,授绍兴府推官。擢御史,巡按福建、河南。世宗即位,中官张锐、张忠等论死,其党萧敬、韦霦等阴缓之。伯温请并诛敬、霦,中…

    古诗文 2022年7月24日
    89
  • 《复鲁絜非书》原文及译文

      高颎,字昭玄,自云渤海蓓人也。父宾,背齐归周,大司马独孤信引为僚佐,赐姓独孤氏。颎少明敏,有器局,略涉书史,尤善词令。初,孩孺时,家有柳树,高百许尺,亭亭如盖。里中父老曰:“此…

    古诗文 2022年11月8日
    35
  • 苏轼《书孟德传后》原文及翻译

      原文:   子由书孟德事见寄,余既闻而异之,以为虎畏不惧己者,其理似可信。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则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然曩余闻忠、万、云安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103
  • “李敬玄,亳州谯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李敬玄,亳州谯人也。敬玄博览群书,特善五礼。贞观末高宗在东宫马周启荐之召入崇贤馆兼预侍读仍借御书读之。敬玄虽风格高峻,有不可犯之色,然勤于造请,不避寒暑,马周及许敬宗等皆推荐延誉之…

    古诗文 2022年11月23日
    43
  • “泉企字思道,上洛丰阳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泉企字思道,上洛丰阳人也。世雄商洛。企九岁丧父,哀毁类于成人。服阕袭爵。 年十二,乡人皇平、陈合等三百余人诣州请企为县令。州为申上,时吏部尚书郭祚以企 年少,未堪宰民,请别选遣,终…

    古诗文 2022年11月23日
    50
  •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名句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3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