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中“与”字的考点

高考语文文言文中“与”字的考点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时,“与”字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虚词,也是高频考点。大家一定要集中一个时间段把18个高考虚词的用法仔细咀嚼,真正弄懂各词性之间的联系与发展,在各个义项之间建立起一定的.联系,这样系统复习既不容易忘记,又能把书读薄,效率也高。

  介词

  1.介词。和,跟,同。

  ①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②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2。给,替。

  ①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

  ②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3.比,和……比较。

  ①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论》)

  连词

  1.连词。和,跟,同。

  ①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勾践灭吴》)

  ②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勾践灭吴》)

  动词

  1.给予,授予。

  ①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勾践灭吴》)

  ②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

  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2.结交,亲附。

  ①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②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

  ③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

  3.对付。

  ①庞煖易与耳。

  4.参加,参与。

  ①骞叔之子与师。(《骞叔哭师》)

  5.赞许,同意。

  ①吾与点也。

  ②朝过夕改,君子与之。

  通假。

  通“欤”

  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或疑问。

  ①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②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③然则废衅钟与(《齐桓晋文之事》)

  【孰与】【与……孰】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①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

  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孰若】【与其……孰若】表示选择(舍前取后),译为:“哪如”“与其……哪如……”

  ①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

  ②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童区寄传》)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8536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芙蓉女儿诔

    朝代:清代 作者:曹雪芹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维太平不易之元,蓉桂竞芳之月,无可奈何之日,怡红院浊玉,谨以群花之蕊,冰鲛之縠,沁芳之泉,枫露之茗,四者虽微,聊以达诚申信,乃致…

    古诗文 2020年3月1日
    610
  • 张可久――普天乐・秋怀

      普天乐·秋怀   元代:张可久   为谁忙,莫非命。西风驿马。落月书灯。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两字功名频看镜,不饶人白发星星。钓鱼子陵,思莼季鹰,笑我飘零。  …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66
  • 初中语文怎么教文言文

    初中语文怎么教文言文   很多初中老师都不知道怎么教导学生学习文言文,怎么教文言文是一个技术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初中语文教文言文方法,欢迎大家参考学习哦!   一、初中文言…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51
  • 惜红衣簟枕邀凉翻译赏析

      《惜红衣·簟枕邀凉》作者为宋朝诗人姜夔。其古诗全文如下:   簟枕邀凉,琴书换曰,睡余无力。细洒冰泉,并刀破甘碧。墙头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岑寂。高柳晚蝉,说西风消息。   …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53
  • 赠刘都使原文及翻译

      《赠刘都使》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东平刘公干,南国秀馀芳。   一鸣即朱绂,五十佩银章。   饮冰事戎幕,衣锦华水乡。   铜官几万人,诤讼清玉堂。   吐…

    古诗文 2022年11月9日
    52
  • 九年级语文中考文言文总复习教学反思

      文言文是语文考试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学的时候也害怕,到考试的时候更害怕,为了让学生考出好成绩,不拖学生整体提高的后腿,经过复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 …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7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