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标《王安石论》阅读答案及句子翻译

王安石以新法佐宋神宗治天下,而是非相乘,卒至于乱。说者谓靖康、建炎之祸,皆由所为,故追论之,若其奸有浮于章惇、蔡京者。嘻,此曲士之论也。

说者曰:祖宗之法,不当变也。夫祖宗之法,诚不当变。然宋之祖宗,与三代之君何如?以三代之法,不能无弊,而有忠、质、文之变。宋之祖宗,岂有万世不变之法哉?且庆历之初,杜、范诸公已有欲变之者矣。后此又数十年,弊当更甚。当时如吕正献、苏文忠辈,亦尝欲变之矣。向使安石能待其学之既成,而后出图天下之事,视其可变者变之,不可变者因之,有功则已不尸,无功则又集天下之公议,精思而熟讲之,安见变法之非至理哉?而惜其不能待,故无成也。呜呼,成败岂足论人哉!

说者又曰:志太高也。夫以汉文帝、唐太宗为不足法,而望其君为尧、舜,诚高矣。夫人臣事君而不举其至高者以为责,岂忠乎?且尧、舜之政,亦未尝不可行也。天地所留,方策所布,神而明之责在后人。向使诸君子不以天下马安石一人之天下,而虚衷和气,相与于成,尧舜岂不可复见哉?乃安石以躁成其愤,而诸君子亦以愤成其偏。安石诚有罪于诸君子,而诸君子亦不能告无过于安石也。

说者又曰:听用非人也。夫以当世元臣故老、正士贤人,皆环向而立,而无一人之助,小人遂乘其孤而阴用之,岂安石之心哉?程子曰:“新法之行,我辈有以激之。”洵定论也。

然则宜何等乎?曰:安石有治天下之才,而未知治天下之道;虽有乱天下之迹,而实无乱天下之心。诸君子特以其据位之久,得君之专,而史意气高远,议论谲肆,虽竭天下之才智以攻之而不能摧,辩之而不能屈,故积其攻之辩之之气以出于正,而元祜之诛求;又积其不能摧不能屈之气以出于邪,而为绍圣之报复:宋之为宋不支矣。呜呼!此岂一人之罪哉!

吾常见范增之事项籍,不用而愤惋以死,谓其弊在居家好奇计耳。霍光之受天任也,不学无术,后世讥之。夫计与术,皆不得已而用之者也。人以为奇,我以为常,乃善耳。术者,亦必本乎学也。苟无其学,斯无其术。安石虽非不学之流,而实有好奇之志,故亦适成其无术耳。然则安石者,乃范增、霍光之等也,若章惇、蔡京,小人之尤,岂其伦哉?

吾不忍以安石之贤而见诬如此,故为一言。    .

    (清·方孝标《王安石论》,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是非相乘,卒至于乱       卒:最终。

B.有功则己不尸             尸:占据。

C.小人遂乘其孤             乘:趁着。

D.术者,亦必本乎学也      本:根本。

5.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①然宋之祖宗,与三代之君何如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①安石诚有罪于诸君子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①诸君子特以其据位之久             ②赵王岂以一璧之故逆秦邪

D.①人以为奇,我以为常,乃善耳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6.下列对原文有莱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  (3分)

A.有人说祖宗之法不可变,作者认为,宋朝的法度也不应该是万世不变韵,只是王安石操之过急,才导致失败,不是变法本身的错。

B.有人批评王安石志向太高,作者认为,如果反对者能抛弃偏狭,与正安石和衷共济,相互支持,即使是尧舜之政也有可能实现。

C.作者认为王安石有治天下的才能,无乱天下的本心,但由于不通治国之道,用人不当,陷入党争之中,终于导致宋王朝的大乱。

D.作者认为计谋与权术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采用的,王安石虽然不是不学无术之辈,但追求奇功、治国无术也是不争的事实。

7.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①向使安石能待其学之既成,而后出国天下之事,视其可变者变之,不可变者因之。(5分)
②然则安石者,乃范增,霍光之等也,若章惇、蔡京,小人之尤,岂其伦哉?(5分)

参考答案:
4.D     5.C     6.C   (4—6,每小题3分)

7.(5分)①假使王安石能等到他学识完成,然后出来谋划天下大事,看那些可以改变的地方就去改变,而不能改变的地方就加以继承。(“向使”“图”“因”各1分,整句内容准确,语句通顺2分。)
②(5分)虽然如此,王安石依然是范增、霍光一类的历史人物,像章惇、蔡京之流,只是小人中坏到极点的人,怎么会是王安石的同类呢?(“等”“尤”“伦”各1分,判断句式1分,整句内容准确,语句通顺1分。)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215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宋史·上官正传》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宋史·上官正传》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原文:   上官正字常清,开封人。少举三传,后为鄜州摄官。雍熙中,召授殿前承旨,屡遣鞫狱,迁供奉官、閤门祗候、天雄监军。淳化中,转作坊副使、…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55
  • “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这两句写的是早秋时节山居所见的景象——窗前大树遮阴,平时很少见到阳光,现在,树叶凋落,阳光即临窗射进;池水…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84
  • 文言文阅读同步练习题

    文言文阅读同步练习题   亦尝观于射乎?正鹄①者,射者之所志也。于是良尔弓,直尔矢,养尔气,蓄尔力,正尔身,守尔法,而临之。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而已矣。正鹄之不立,则…

    古诗文 2022年11月28日
    56
  •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96
  •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意思翻译及赏析

    原文 寄左省杜拾遗 岑参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1K
  • “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始为隋将来护儿帐内,母丧,护儿遣使襚①吊之。     俄从通守张须陀击贼卢明月下邳,贼众十余万,须陀所统才十之一,坚壁未敢进,…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13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