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孔子见齐景公》阅读答案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注释]①廪(lǐn)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说(shuì):游说。④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⑤丘:孔子,名“丘”。⑥趣:催促。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同“辨”,辨别)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乏:贫苦,缺乏)
C.孔子辞不受                 (辞:推辞)
D.入谓弟子曰                 (谓:认为)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行道之人弗受       录毕,走送之
B.万钟于我何加焉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C.景公致廪丘以为养      太医以王命聚之
D.辞而行                思而不学则怠
1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列举事例,通过以前和现在“万钟”的态度对比,论证了不能失去“本心”。
B.【甲】文中的“本心”是指一个人本来就有的羞恶之心,就是“义”,也就是“善”的本性。
C.【乙】文中孔子不肯接受景公赏赐给他的供养之地,是因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D.【乙】文中的齐景公是一个尊重知识分子,并了解其内心需求的古代开明君主形象。
13.把“文言文阅读”【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2)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参考答案
10.D(谓:告诉,对……说)
11.B(介词,对,对于)
12.D(却不了解知识分子的内心需求)
13.(1)原先为了义宁愿牺牲(失去)自己的生命也不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二接受了。(“乡”“受”翻译正确个1分,大意1分)
(2)我听说君子按照功劳的大小来接受俸禄。(“闻”“当”翻译正确个1分,大意1分)

二: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蹴尔而与之生(用脚踢)        B.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
C.孔子见齐景公(召见,接见)    D.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听说)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蹴尔而之//所识穷乏者得我B.是亦不可以乎//子墨子曰:“然胡不乎?”
C.今景公//学而时习之,不亦
D.孔子不受//令弟子趣驾,而行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万钟我何加焉//受地先王,愿终守之
B.景公致廪丘为养//固国不山溪之险
C.行道人弗受//辍耕垄上
D.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为之 //景公未之以行赐之廪丘
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运用事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乙】文内容可概括为:孔子不受景公之赐。
B.【乙】文可作为【甲】文的一个事例论据,有力地证明“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从而论证论点。
C.【甲】文“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本心”是指见利忘义。【乙】文中孔子的表现印证了《论语》中所说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D.【甲】文以议论为主,运用排比句式,语句流畅,气势充沛。【乙】文以叙述为主,主要通过人物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品质。
参考答案:
1. C
2.  B
3.  D
4.  C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218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送人东游全诗翻译赏析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这两句是说,秋日清晨,我送友人东游,从郢门山出发,过汉阳渡沿江东下。以初升旭日、飒飒秋风、巍巍高山、浩浩大江为友人壮色,融情于景,别具韵致。   出…

    古诗文 2022年11月12日
    45
  • “百年愁里过,万感醉中来。”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百年愁里过,万感醉中来。”这两句是说,我这一生都是从愁里过来的,百感交集的时候,从醉酒中发泄。感叹身世之蹭蹬,亦含别友之伤痛。 出自白居易《别韦苏州》 百…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34
  • 《隋书·循吏》“樊叔略,陈留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樊叔略,陈留人也,父欢,仕魏为南兖州刺史、阿阳侯。属高氏专权,将谋兴复之计,为高氏所诛。叔略时在髫龀①,遂被腐刑,给使殿省。身长九尺,志气不凡,颇为高氏所忌。内不自安,遂奔关西。 …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49
  • ●卷四十四 ◎论十一首

      【思治论(嘉?八年作)】   方今天下何病哉!其始不立,其卒不成,惟其不成,是以厌之而愈不立也。凡人之情,一举而无功则疑,再则倦,三则去之矣。今世之士,所以相顾而莫肯为者,非其…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79
  • 沉醉东风・渔父

    黄芦①岸白苹渡口,绿柳堤红蓼②滩头。虽无刎颈交③,却有忘机友④,点⑤秋江白鹭沙鸥。傲杀⑥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⑦。 注释选自隋树森编《全元散曲》 ⑴黄芦:与白苹、绿柳、红蓼均为…

    古诗文 2022年5月24日
    21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