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子推不言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介子推不言禄
晋侯赏从亡者,介子推不言禄①,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②,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③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④?”对曰:“尤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⑥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女⑦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⑧吾过,且旌⑨善人。”


①禄:俸禄
②祀者:原指掌管、主持祭祀的人,这里指代一国的国君
③诬:荒谬
④怼:怨恨,不满
⑤尤:责备,谴责
⑥文:装饰,美化
⑦女:通“汝”,你
⑧志:记住
⑨旌:表彰,发扬

1. 解释文中划线词:
①亡( ) ②及( ) ③盗( ) ④盍( ) ⑤偕( )
2. 下列句子中的黑体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B、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身将隐,焉用文之?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D、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3. 补充省略内容:
①介子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
②其母曰:“亦使( )知之,若何?”
③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 )志吾过,且旌善人。”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
5. 介子推为什么“不言禄”?
6. 概括介子推的性格。

参考答案
1. 逃亡 到(达) 小偷 何不(为什么不) 一起
2. A
3. ①之(介子推)
②其(他们)
③此(这个)
4. 晋文公寻找他没有找到,就以绵上作为介子推的封地
5. 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6. 淡泊名利、居功不傲、坚守节操、言出必行

参考译文
晋文公赏赐跟着他逃亡的人们,介之推不去要求禄赏,而(晋文公)赐禄赏时也没有考虑到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现 在惟独国君还在(人世)。惠公、怀公没有亲信,(国)内外都抛弃他们。天没有(打算)灭绝晋,(所以)必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君王又是谁呢?上天实际已经安排好了的,而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却认为是自己的贡献,(这)不是欺骗吗?偷窃别人的钱财,都说是盗窃。更何况贪图天的功劳,将其作为自己的贡献呢?下面的(臣子)将罪当做道义,上面的(国君)对(这)奸诈(的人)给予赏赐。上下互相欺瞒,难以和他们相处啊。”
他的母亲说:“你为什么不也去要求赏赐呢?(否则)这样(贫穷地)死去(又能去)埋怨谁呢?”
回答说:“(既然)斥责这种行为是罪过而又效仿它,罪更重啊!况且说出埋怨的话了,(以后)不应接受他的俸禄了。”
他的母亲说:“也让国君知道这事,好吗?”
回答说:“言语,是身体的装饰。身体将要隐居了,还要装饰它吗?这样是乞求显贵啊。”
他的母亲说:“(你)能够这样做吗?(那么我)和你一起隐居。”便(一直)隐居到死去。
晋文公没有找到他,便用绵上作为他的祭田。说:“用它来记下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赏析
本文记叙了介子推不贪求利禄的言行。 晋文公重耳为公子时,由于宫廷内乱,被迫在外流亡十九年,最后在秦穆公帮助下回国登上君位。晋文公即位后就功论赏跟他一起逃亡的人。在这些人中,只有介子推不求利禄,功成身退,隐居山林。 介子推的言论,一方面反映了他的君命受于天的思想, 另一方面突出了他不贪求功名利禄的高贵品质。
这段文字尽管没有曲折生动的情节,但是通过人物的语言,人物的不同个性还是极其鲜明的表现出来了,因而,通过分析人物语言把握人物性格,尤其是介子推的性格,是学习这个语段的重点。对“天实置之”、“上下相蒙”、“是求显也”等几句话加以理解,也有助于把握人物的性格。
介子推的故事告诉我们:固然,作为春秋贵族,介子推的言行处处渗透着迂腐愚昧的成分,但是,介子推“舍身赴义”的洁芳善行,成为中国传统观念中大丈夫精神的渊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种精神孕育和造就了中国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英雄豪杰,构成中华民族的脊梁,介子推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奸伪欺罔、人世谬举的愤懑,他的割股食君的牺牲精神,正是中华民族淳厚尚俭、信实礼让的传统美德的体现;从更深层次上看,在介子推身上蕴涵着对祖国的深沉赤诚的爱恋之情。晋献公嬖骊姬,杀申生,昏于家,乱于国,而重耳则成为振兴晋国的希望。介子推的行为是他笃信爱晋国须爱重耳的自然表露。也许,正是这种对祖国的挚爱,才是人民永远怀念介子的根本原因。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226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战国策楚三唐且见春申君》文言文及翻译

    《战国策楚三唐且见春申君》文言文及翻译   作者:刘向   原文:   唐且见春申君曰:“齐人饰身修行得为益,然臣羞而不学也,不避绝江河,行千余里来,窃慕大君之义,而善君之业。臣闻…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47
  • “韩偓,字致光,京兆万年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韩偓,字致光,京兆万年人。擢进士第,佐河中幕府。召拜左拾遗,以疾解。宰相崔胤判度支,表以自副。王溥荐为翰林学士。偓尝与胤定策诛刘季述,昭宗反正,为功臣。帝疾宦人骄横,欲尽去之。偓曰…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48
  • 画阁巢新燕声喜全诗赏析

    画阁巢新燕声喜全诗赏析 杜安世,生卒不详,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字寿域,(一作名寿 ,字安世)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载《杜寿域词》一卷,谓“京兆杜安世撰,未详其人…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34
  • 自代内赠李白拼音版

    “自代内赠李白拼音版”由文言文之家整理发布,欢迎阅读。 自代内赠李白拼音版 《 自zì代dài内nèi赠z&egr…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98
  • 猿说

      【文言文】   武平产猿,猿毛若金丝,闪闪可观。猿子犹奇,性可驯,然不离母。母黠,不可致。猎人以毒傅矢,伺母间射之,母度不能生,洒乳于林,饮子。洒已,气绝。猎人取母皮向子鞭之,…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34
  • 《 折桂令·风雨登虎丘》元曲赏析

    折桂令·风雨登虎丘   半天风雨如秋。   怪石於菟,老树钩娄,苔绣禅阶,尘黏诗壁,云湿经楼。   琴调冷声闲虎丘,剑光寒影动龙湫。   醉眼悠悠,千古恩仇。   浪卷胥魂,山锁吴…

    古诗文 2022年11月12日
    4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