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理解和解析

文言文阅读理解和解析

  阅读理解(满分60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11-14题。(10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劫盗张海将过高邮,知军晁仲约①度不能御,谕军中富民,出金帛牛酒迎劳之。事闻,朝廷大怒,富弼②议欲诛仲约。仲淹曰:“郡县兵械足以战守,遇故不御,而反赂之,法在必诛。今高邮无兵与械,且小民之情,醵③譬出财物而免于杀掠,必喜。戮之,非法意也。”仁宗乃释之。粥愠曰:“方欲拳法,而多方阻挠,何以整众?”仲淹密告之日:“祖宗以来,未尝轻杀臣下。此盛德事,奈何欲轻坏之?他日手滑④,恐吾辈亦未可保。”

  【注释】①晁仲约:人名,地方官员。 ②富弼:人名,朝中官员。 ③醵(ju):泛指聚敛(钱财)。 ④手滑:任意放手

  行事。

  11.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2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弼愠曰( )

  12.选出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2分)

  A.或异二者之为 或遇其叱咄 B.吾谁与归 朝而往,暮而归

  C.郡县兵械足以战守 不足为外人道也 D未尝轻杀臣下 尝趋百里外

  13.将选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不以物

  喜,不以己悲。

  译文:

  (2)方欲举法,而多方阻挠,何以整众?

  译文:

  14.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答:

  11.(1)探求;(2)生气、发怒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这两道题都与现代汉语的.意义接近,不属于特殊用法,直接翻译即可。

  12.D 【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的用法。A项中第一个意为“或者”;第二个意为“有时”;B项中第一个意为“归依”,第二个意为“回家”;C项中第一个意为“充足”;第二个意为“值得”;D项中都是“曾经”的意思。

  13.(1)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2)我正想执法行刑,却受到多方面阻扰,(将 来)凭什么整治部下?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第(1)句的翻译点为“以”字,第(2)句的翻译点为“举”、“何以整众?”,有一个特殊句式——倒装句。

  14.忧国忧民,有旷达胸襟,有远大的政治抱负;深谋远虑(或有政治才能)。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甲段突出的是范仲淹的抱负与胸襟,乙段突出的是范仲淹的政治才干。

  【参考译文】

  宋朝时强盗张海带领大批人马快要到高邮了,知军(统理府州的军事长官)晁仲约预料无法抵 御,就昭示当地富有的人,要他们捐出金钱、牛羊、酒菜去欢迎慰劳贼兵。事情传开以后,朝廷非常愤怒,富弼提议处死晁仲约。范仲淹说:“郡县的兵力足以应战或防守,遭遇贼兵不抵御,反而去贿赂,在法理上知军必须处死。但是当时实际情况是高邮兵力不足,根本没有办法抵抗或者防守,而且百姓的常情,只要捐出金钱食物,可以避免杀戮抢劫,一定很高兴。这种情况下杀死知军不是立法的本意。”仁宗听后,接受范仲淹的意见,放过了知军。富弼生气地说:“我正想执法行刑,却受到多方面阻挠,(将来)凭什么整治部下?”范仲淹私下告诉他说:“本朝从祖宗开始,未曾轻易处死臣下。这是一种美德,怎么可以轻 易地破坏呢?假如皇上做惯这种事,将来恐怕我们的性命也不可保了。”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718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唐诗金缕衣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作者杜秋娘

    作者:杜秋娘 朝代:〔唐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惜取 一作:须取)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花开 一作:有花) 金缕衣译文及注释 金缕衣译文 我劝你不要太…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51
  • 描写五月五端午的古诗词

      浣溪沙·端午   宋代: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宋代:苏轼…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55
  • 元结《欸乃曲五首选三》原文、注释和鉴赏

    (一) 偶存名迹在人间,顺俗与时未安闲。 来谒大官兼问政,扁舟却入九疑山(2)。 【注释】 (1)欸乃:船行摇橹声。欸乃曲:船歌。 (2)九疑山:一作九嶷山,又名苍梧山。在今湖南省…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178
  • “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李煜《采桑子》全词翻译赏析

    采桑子 (南唐)李煜 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昼雨新愁,百尺虾须上玉钩。 琼窗春断双蛾皱。回首边头,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溯流。 注释 ①此词调名于《草堂诗余》、《花间集补》中作《…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69
  • 高骈《闻河中王铎加都统》原文、注释和鉴赏

    高骈《闻河中王铎加都统》 炼汞烧铅四十年,如今犹在药炉前。 不知子晋缘何事,只学吹箫便得仙。   【注释】 (1)僖宗广明元年(880),黄巢军北上,攻克洛阳,破潼关,入…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142
  • 课内文言文教学总结

    课内文言文教学总结   “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屈原列传》),让学生解释句中虚词“以”的用法和意义,全班竟无一人准确回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蟹六…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4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