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伟业《过吴江有感》阅读答案及简析

过吴江有感
吴伟业①
落日松陵道,堤长欲抱城。
塔盘湖势动,桥引月痕生②。
市静人逃赋,江宽客避兵。
廿年交旧散,把酒叹浮名。
注:①吴伟业:明末清初诗人,明崇祯四年进士,清顺治十年被迫赴京出仕。②月痕生:月属阴象,因而在古诗词中往往用来比喻外族。
1.请赏析本诗的构思脉络。(5分)
2.诗人康熙七年(1668年)春,从家乡江苏太仓往浙江吴兴,途经吴江,深有感怀。请从“落日”“湖势”“月痕”三个意象中任选两个分析其中深意。(6分)

参考答案
1.答案一:①首联:总写,概括了吴江形势,兼明时代背景。(1分)②颔联、颈联:由暗而明既是写景(1分),又分别暗示了清兵南下、人民离散(1分)。③尾联:诗又合二而一(1分),归结为故国沦丧,交游零落,身世凄凉,唯有感叹而已的悲凉情怀(1分)。
答案二:①第一层(一、二联):描写过吴江时所见的自然景色。首联:远眺,诗人走在黄昏的吴江道路上,远远望去,这堤好像要抱住整座县城一样。颔联:由远而近,写出方塔在湖中仿佛湖势在围绕着方塔移动,桥身很长似乎淡淡的月痕是由它牵引而生。(1分)这两联动静相宜,交相辉映,组成了一幅空明清旷的图画。(1分)②第二层(三、四联):叙事、抒情。颈联:写出吴江在赋税重压、战乱摧残之下的萧条景象。(1分)尾联:写故友离散,浮名累人。(1分)③整首诗由“过吴江”的描写、叙事到“有感”的抒情,既层次分明又互相渗透、密不可分。(1分)
2.①落日:暗示明朝政权已经彻底灭亡。②湖势动:暗示“逃赋”和“避兵”这样的人间风波。③月痕生:隐喻清兵南下之意。④这些意象均暗示出清立明灭的时代背景,表达了诗人故国沦丧的悲凉情怀。
【评分标准:意象深意分析,写出1个得2分,2个得4分;答出“亡国之悲”得2分。】

简析
这首诗的前两联写吴江城外之景及心中的感受。后两联写吴江城内见闻及诗人的感想。抒发了作者身遇乱世的悲凉。这首诗在写景抒情中,巧妙的叙事,全诗按照时间先后依次描述,层次分明,语言生动、凝练,含蓄。
前半首写“过吴江”,是叙事;后半首写“有感”,是抒情。然而,抒情之中,兼有叙事。首联“落日”,诗人离吴江还较远;颔联“月痕生”,渐渐接近吴江;颈联“市静”,表明已经上岸;尾联“把酒”,则是住下之后发现“交旧散”,才对“酒”兴“叹”的。全诗按照时间先后依次描述,层次分明。因此,后半首既是写“有感”,又是续写“过吴江”。同样,前半首的“落日”,“月痕生”,暗示了明朝的覆亡、清兵的入侵,所以,它既是写“过吴江”,又是预写“有感”。可见,在本诗中,叙事与抒情,“过吴江”与“有感”,已经达到了相互渗透、不可截然分割的地步。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940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梅花绝句·其二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古诗文 2020年3月1日
    806
  • 陈师道《妾薄命主家十二楼》翻译赏析

      《妾薄命·主家十二楼》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陈师道。其古诗全文如下:   其一:   主家十二楼,一身当三千。   古来妾薄命,事主不尽年。   起舞为主寿,相送南阳阡。   忍著主…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53
  • 放言五首 并序――白居易诗词全集

      放言五首 并序   [唐] 白居易   元九在江陵时,有《放言》长句诗五首,韵高   而体律,意古而词新。予每咏之,甚觉有味,   虽前辈深于诗者,未有此作。唯李颀有云:&ld…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65
  • 《明史黄佐传》的原文及翻译

         黄佐,字才伯,香山人。祖瑜,长乐知县,以学行闻。景泰七年举于乡,入成均,与天下士讲肄,为文章必授经术,证时务,人尽逊谓弗如也。天顺癸未,疏正身正家六事,凡数千言。上之,触…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57
  • 《治国如栽树》原文及译文

      (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①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②意犹③不足,征求④无已⑤,兼东西征讨,穷⑥兵黩武,百姓不堪⑦,遂⑧致亡灭。此皆朕所目⑨见。故夙夜⑩孜孜⑾,惟…

    古诗文 2022年11月8日
    66
  • 核舟记

    核舟记朝代:明代作者:魏学洢原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 、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古诗文 2016年6月5日
    1.4K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