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歌语言鉴赏之分析诗眼型高考真题及答案

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析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
【典例分析】
[例1] (2008年湖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题目: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统摄全诗的字或词(诗眼)的理解和把握,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因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字或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查考生对全诗的整体把握程度。对于这类题目,考生要从该字或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及结构上所起的作用两方面结合考虑。该题旨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与鉴赏能力,考生通过比较阅读可知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而王昌龄诗中的 “愁”是远谪之愁。考生在答题时要找出“诗眼”(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并说明“诗眼”在诗句中的运用特点,在说明时要结合诗句描述诗人营造的意境,要体味这种意境中诗人的情感内涵,这样答案才不枝不蔓,鉴赏才会恰到好处。
【参考答案】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王昌龄诗中的 “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例2](2007年四川卷)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试题: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例3](2005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注]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试题: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959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入潼关崤函称地险翻译赏析

      《入潼关·崤函称地险》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世民。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崤函称地险,襟带壮两京。   霜峰直临道,冰河曲绕城。   古木参差影,寒猿断续声。   冠盖往来合,风尘…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45
  • “春去春来苦自驰,争名争利徒尔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春去春来苦自驰,争名争利徒尔为。”这两句是说,古往今来,许多人为名为利,心神向往,苦苦追求,但结果都是徒然费神,到头来还是落得一场空。意在刺争名争利之徒,…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81
  • 【中吕】山坡羊(渊明图醉)

             无名氏       &…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66
  • 文言文《鹦鹉灭火》相关知识

    文言知识 天神嘉其意,即为之灭火 嘉:嘉”多作“美好”、“赞许”解释。如“嘉客”、“嘉宾”。上文“天神嘉其意”,意为天上的神赞扬鹦鹉的好心肠。又,“帝嘉之”,意为皇帝称赞他。 【相…

    古诗文 2022年5月20日
    143
  • 点绛唇·厚地高天

    朝代:清代 作者:王国维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厚地高天,侧身颇觉平生左,小斋如舸,自许回旋可。聊复浮生,得此须臾我。乾坤大,霜林独坐,红叶纷纷堕。

    古诗文 2020年3月23日
    700
  •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文言文阅读练习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文言文阅读练习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苏辙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荼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在于胸中。平生…

    古诗文 2022年11月28日
    3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