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中寄远上人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注释
①上人:对僧人的敬称。
②一丘:语出《晋书・谢鲲传》。指隐居山林。
③三径:《三辅决录》卷一谓“蒋翊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求仲、羊仲从之游”。后便指归隐后所住的田园。
④东林:指庐山东林寺。
⑤黄金燃桂尽:《战国策・楚策》谓“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这里喻处境窘困。

译文
我常向往去丘山隐居高卧,但苦于没有资财把庭院经营。滞留求仕并非我的意愿,我常常怀念东林寺我的远师。京城物价太昂贵,难于久留,一腔报国壮志也逐年衰减。夕阳渐落凉风吹来,听着蝉鸣,只能增加我的悲哀。

赏析
从这首诗的内容看,当为孟浩然在长安落第之后的作品。诗中充满了失意、悲哀与追求归隐的情绪,是一首坦率的抒情诗。
第一联从正面写“所欲”。作者的所欲,原本为隐逸;但诗中不用隐逸而用“一丘”、“三径”的典故。“一丘”颇具山野形象,“三径”自有园林风光。用形象以表明隐逸思想,是颇为自然的。然而“苦无资”三字却又和作者所欲发生了矛盾,透露出他穷困潦倒的景况。
“北土非吾愿”,是从反面写“不欲”。“北土”指“秦中”,亦即京城长安,是士子追求功名之地,这里用以代替做官,此句表明了不愿做官的思想。因而,诗人身在长安,不由怀念起庐山东林寺的高僧来了。“东林怀我师”是虚写,一个“怀”字,表明了对“我师”的尊敬与爱戴,暗示追求隐逸的思想,并紧扣诗题中的“寄远上人”。这二句,用“北士”以对“东林”,用“非吾愿”以对“怀我师”,对偶相当工稳。同时正反相对,相得益彰,更能突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人进而抒写自己滞留帝京的景况和遭遇。“黄金燃桂尽”,表现了旅况的穷困;“壮志逐年衰”,表现了心意的灰懒。对偶不求工稳,流畅自然,意似顺流而下,这正是所谓“上下相须,自然成对”(《文心雕龙・丽辞》)。
七句写“凉风”,八句写“蝉鸣”。这些景物,表现出秋天的景象。凉风瑟瑟,蝉鸣嘶嘶,很容易使人产生哀伤的情绪。再加以作者身居北土,旅况艰难,官场失意,呼吁无门,所以会感到“益悲”。
这首诗最显著的特点,在于直抒胸臆。感情的难以抒发,在于抽象。诗人常借用具体事物的形象描写以抒发感情;表达感情的词语,往往一字不用。而此诗却一反这种通常的写法。对“一丘”称“欲”,对“无资”称“苦”;对“北土”则表示“非吾愿”,思“东林”于是“怀我师”;求仕进而不能,这使得作者的壮志衰颓;流落秦中,穷愁潦倒;感受到凉风、听到蝉声而“益悲”。这种写法,有如画中白描,不加润色,直写心中的哀愁苦闷。而读者读来并不感到抽象,反而显得诗人的率真和诗风的明朗。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0841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武王伐纣文言文翻译

    武王伐纣文言文翻译   商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是纣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最终因为武王伐纣而走向灭亡。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武王伐纣文言文翻译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原文   武王伐殷…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67
  • 欧阳修《朋党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朋党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在1044年(庆历四年)向宋仁宗上的一篇奏章,被评为是欧阳修最好的文章之一,也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古文运动中最好的文章之一;…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160
  • 黄河的诗句

    黄河的诗句   1)帐北天应尽,河声出塞流。 —— 李贺《塞下曲》   2)洪波舣楫泛中流,凫淑鸥汀揽胜游。 —— 罗元琦《黄河泛舟…

    古诗文 2022年11月22日
    37
  • 苏轼《日喻说》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1078年,苏轼时任徐州知州,作《日喻》。《日喻》是一篇善于用形象比喻的议论文。 日喻 苏轼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50
  • 文言文的翻译:魏公子列传

    文言文的翻译: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叫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厘王的异母弟弟。昭王去世后,安厘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当时范睢从魏国逃出到秦国任秦相,因为怨恨魏相魏齐屈打自己几…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40
  •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文言文翻译|注释

    文言文   贾岛①初赴举,在京师②。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20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