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有时会为一些莫名其妙的小事,突然变得特别焦虑。比如:
堵车时,拼命摁喇叭,甚至骂人。
这还算是轻微的焦虑。
还有更加可怕的愤怒。
有一辆小轿车在超车时与公交车发生剐蹭,据说轿车司机故意不让公交车变道,公交车司机怒不可遏,竟然撞向轿车。公交车加速顶着轿车前行几百米,冲断中央护栏后才停下。
轿车司机跳车逃跑,没想到公交车又掉转方向,朝着轿车司机逃跑的方向撞去。后者躲避不及,腿部被压在公交车下。公交车司机还是生气,下车后继续冲着这位轿车司机发火。
这件事,如果理性地分析,即使被“别”了一下、被别人出口不逊,也不会对我们的人生产生太大的影响。
但是我们忍不住就抓狂了,原因到底是什么?
书作者给出一种答案:生存本能。
生存本能在原始社会的时候,帮过我们很多忙,每一次凭借着它给出的快速反应,救了我们的命。
但是,社会发展到现在,每天能够威胁到我们生命的东西已经越来越少了。
可是,我们每个人对那些轻微的挑衅所做出的反应,就和一个原始人在面对老虎所做出的反应是一样的,因为那时人不受自己控制。
那么,我们如何与生存本能和谐共处呢?
书作者给出15个建议:
1、摆脱对现代技术的依赖。
2、珍惜和忍耐不完美。
3、限制感官通道。要听就认真听,要吃饭就认真地吃饭。边吃饭边说话就会导致焦虑。
4、睡前让自己放松下来。可以听一些音乐、听听书、读读书。
5、放慢速度,让各种事的速度逐渐缓下来。
6、不要拖延。放缓速度和不要拖延并不矛盾,所谓有条不紊。
7、不要强迫自己完成所有的工作。有时有些事的确做不了,就承认做不了并承担后果即可。
8、接受不确定性。
9、戒掉易怒的习惯。
10、生活要有规律。
11、拓展心理的舒适区。比如你每天下班的路线都是一样的,今天不妨绕个弯,换条路线,换换心情。
12、让自己休息片刻。书中说“患者每次拿出一两分钟时间重新调整内心的节奏,即使每天只做两三次,其疾病发作的风险也会显著降低。”
13、延迟满足。比如你特别想买一部手机,尝试过一周或一个月再买。
14、放空自己。每天给自己十几分钟的时间,面对自己,与自己独处。
15、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