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鉴赏

李清照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 常:同“尝”,曾经的意思。兴尽:化用晋朝王徽之泛舟访友的典故。王徽之在一个雪夜忽然兴至,从阴山家中泛舟出发,去访问朋友戴安道。到了戴家门口,并未进去,就吩咐回去了。有人问他为何这样,他说:“乘兴而来,兴尽而返,我又何必见安道呢?”藕花:荷花 争渡:抢渡。

【鉴赏】 李清照以其擅长的白描手法,在她的两首《如梦令》中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显现出 一位活泼率真、热爱生活的女词人形象。尽管此篇没有出现“昨夜雨疏风骤”一阕中“绿肥红瘦”那样清奇的千古名句,仍将读者带进了一个同样美妙绝伦的境界。

起句通过平实自然的口吻将一次十分有趣的郊游往事娓娓道来。“溪亭”“日暮”为下句分别点明醉饮的地点和时间。溪亭醉饮之后,连回去的路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透露了女词人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暗示了游兴沉酣、乐而忘返,同时揭示了女词人豪放倜傥与潇洒超脱的性格。由此可见,这是主人公一次愉悦忘情的游赏。接下来的“兴尽晚回舟”则承上启下,写女词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正因为“不知归路”,自然难免驾船误驶入荷花深密之处。“误入”一句,如行云流水,流畅自然,毫无雕凿痕迹,却将一叶扁舟摇荡于盛放的荷花丛中的美景呈现于读者眼前。我们读着“争渡,争渡”,仿佛又听见抢渡前进的击桨声。一个酒意未消、有说有笑的游人急于从迷途中找到正确路径的焦灼心情顿时被刻画得淋漓尽致。也正是由于“争渡”的猛捷,才会“惊起一滩鸥鹭”。但见眠宿在沙滩上的欧鹭,扑楞楞拍翅飞起,这又是何等的奇观妙景!

这阕小词,侧重于写景,却融情于景。女词人以有限的容量,描写了游赏活动中的几个精彩片断和作者的一种心情。全词形象生动逼真,语言自然优美,表现了李清照早期词用白描法引出新思,取寻常语度入音律的艺术特色。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121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文王有声》诗经鉴赏及译文

      《文王有声》   先秦:佚名   文王有声,遹骏有声。遹求厥宁,遹观厥成。文王烝哉!   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于崇,作邑于丰。文王烝哉!   筑城伊淢,作丰伊匹。匪棘其欲,…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51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宋代:陆游   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   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64
  • 池上竹下作――白居易诗词全集

      池上竹下作   [唐] 白居易   穿篱绕舍碧逶迤,十亩闲居半是池。   食饱窗间新睡后,脚轻林下独行时。   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   何必悠悠人世上,劳心费目觅…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66
  •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意思翻译及赏析

    原文 楚江怀古三首 其一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494
  • 《六祖坛经·机缘·第七节》原文阅读及翻译

      行思禅师,生吉州安城刘氏,闻曹溪法席盛化,径来参礼。遂问曰:“当何所务,即不落阶级?”师曰:“汝曾作什么来?”曰:“圣谛亦不为。”师曰:“落何阶级?”曰:“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82
  • 天净沙·秋思原文及赏析

    天净沙·秋思原文及赏析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⑴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傍晚。   ⑵人家:…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3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