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鎡《满庭芳·促织儿》

张镃

促织儿

月洗高梧,露漙幽草,宝钗楼外秋深。土花沿翠,萤火坠墙阴。静听寒声断续,微韵转、凄咽悲沈。争求侣,殷勤劝织,促破晓机心。

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任满身花影,犹自追寻。携向华堂戏斗,亭台小、笼巧妆金。今休说,从渠床下,凉夜伴孤吟。

 

【注释】

促织:即蟋蟀。(tuan):露多的样子。土花:绿色苔藓。微韵:蟋蟀细鸣声。笼巧妆金:唐宋时期,宫中妇人多以小金笼子关蟋蟀,置于枕旁,以解孤寂,此即指是。渠:古代汉语中作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或“它”。

【鉴赏】

这是一曲典型的应景之作。以蟋蟀为题,追忆往事,抒发老来孤独的感慨。

词的上阕写景写物。作者描述的对象是蟋蟀,先给读者的却是一个蟋蟀出没的时间和空间环境:秋夜,月光如洗,照在高高的梧桐树上;浓浓的秋雾打湿了小草,庭外一派夜深人静。草地边缘的一圈绿色苔藓植物就像一条翠色的带子,萤火虫儿在其中忽闪忽闪的。作者用优美的笔调给我们勾勒出了一幅深秋的夜景。也正是在这追忆中熟悉的环境里,我们又仿佛听到了那熟悉的促织的叫声。此时,词人将描写的笔触由视觉转向了听觉,“寒声断续”、“微韵转”,是指蟋蟀所发出来的特有的叫声。那颤颤的蟋蟀的声音,在秋天的凉夜中听来,多少有一些悲凉。这叫声像是在对侣鸣求,又像是在催促那已整夜未下机的无眠思妇。这段文字通过虚实交织的手法,描写了秋夜促织出现的一幕幕图景及作者的想象。

词的下阕通过追忆儿时追逐蟋蟀的乐趣,抒发了今日落寞的情绪。“呼灯灌穴、敛步随音。任满身花影,犹自追寻”几句,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儿童追捕蟋蟀的图景。回想小时的情景,再来读这样的词句,一种亲切和温暖的感觉自然而然地漫上心头。蟋蟀在那时不仅是孩子们的玩物,也是高墙深院内高贵人家或玩乐或无聊时的排遣。那蟋蟀在那年月曾给过人们多少欢乐!而如今,再也没有那样的心情了。同样的蟋蟀叫声,却只能任它孤鸣于深秋的凉夜中。看似写景,实是人物内心感慨之抒发。由欢至悲,既呼应上阕词的情绪,又总括全篇,点明题旨。

全词描写细腻,曼声细唱,亲切感人。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128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简堂集序文言文翻译及试题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简堂集序   归庄①   先太仆府君②,故居安亭,为昆山、嘉定之界,而去嘉定为近。当时执经问学者,嘉定尤多。嘉定…

    古诗文 2022年11月10日
    53
  •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武则天《腊日宣诏幸上苑》全诗翻译赏析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出自武则天·《腊日宣诏幸上苑》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注释 ① 腊日:农历腊月初八。 …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60
  • 寒窑赋的文言文赏析

    寒窑赋的文言文赏析   版本一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   盖闻:人生在世…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49
  • 宋濂《择鹑》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择鹑 【明】宋濂 楚多鹑,善格如胶,弗之解。大夫黎嗜之,偶使韩,遂挟以行。左右言于韩君,君说之。令国中罗①鹑与格,皆不胜。君以韩无鹑,愧之。 无钩大夫曰:“夫鹑,海内所…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99
  • 文言文阅读训练余幼时即嗜学篇

    文言文阅读训练余幼时即嗜学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51
  • 《日月》译文及赏析

      《日月》   先秦:佚名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胡能有定?宁不我顾。   日居月诸,下土是冒。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胡能有定?宁不我报。   日居月诸,…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4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