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朱晞颜

        倦怀无据,凭危阑极目,寒江斜注。吴楚风烟遥入望,独识登临真趣。晚日帆樯,秋风钟梵,倚遍楼东柱。兴来携手,与君更上高处。  隐约一水中分,金鳌戴甲,力与蛟龙拒。拟访临幕清夜鹤,谁解坡仙神遇?断壁悬秋,惊涛溯月,总是无声句。胜游如扫,大江依旧东去。
        这是一首登临抒怀之作,词气豪迈,境界开阔,颇有些苏轼《赤壁怀古》的遗风,虽然其意境之浑化尚逊于东坡公,但词中所体现出的雄健气势和乐观精神,亦足可使读者为之一振。
        上片写与朋友日间登高远眺时所见的长江景象。首句“倦怀无据”直道登临缘起,“无据”即无来由之意,可见作者登临是为了排解心中说不出来由的抑郁颓丧之感。“凭危阑”后六句为登临所见。“危阑”,非常高的亭台栏杆。“极目”,放眼向最远处眺望。“吴楚”,指江南一带,上古时期属吴国和楚国领地。“钟梵”,即梵钟,佛寺中的钟声。在这几句里,作品先写远望中的大江形势,词人居高临下,看到那浩浩江水斜穿大地,其流势迅猛,如同喷注一般。其中“注”字写江水之势颇为传神。“寒”字表明时在秋天。接着作者的视线投向大江两岸的吴楚大地,这里虽只有“风烟”二字,却准确地道出了遥望时所特有的壮阔浑茫的景色。如此大好江山,自然会使登临者心胸顿然开朗,故作品写其“独识登临真趣”。随后两句又将目光收回到江面之上,先写夕照下的帆影,之后写佛寺中传来的钟声。钟声袅袅,整个画卷立刻生出无限生气,雄壮的大江也由此增添了几分柔和之感。“倚遍”写作者留连不舍之意,也是从侧面烘托江色之美。顺此意脉,引出了歇拍二句:“兴来携手,与君更上高处。”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本词所写“更上高处”也正是要去欣赏远处更美妙的景观。这样也为下片的描写埋下了伏线。
        下片继续写夜间登临所见的大江景象。开始三句描绘月光下的江流。因为是在夜晚,所见已与日间不同,白天可清楚地看到江水迅疾如注;而此时则只望见“一水”将苍茫大地划分成了两半,由“隐约”一词见其朦胧模糊之状。虽看不到了大江白天的流势,但其一分大地的气概,也丝毫不减其雄壮的姿态。接下来近写江面。“金鳌”,传说中大海里的神龟。“蛟龙”,传说中江海中的龙。此处作者想像那江面上波光闪烁的情景是金鳌与蛟龙在展开搏斗。引入这两种传说中以凶猛、庞大和神异为特点的动物,无疑使浩瀚迅猛的长江更显出了它恢宏的气势,同时也为夜色笼罩下的大江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写到此,作者很自然想起了苏东坡在《游金山寺》诗里所写的夜游长江所看到的奇观。(其诗曰:“江心有炬似火明,飞焰照山栖乌惊。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看到此时江中奇异的景象,作者感觉自己似乎也亲历了东坡公的神遇,于是便设想去向那飞临帘幕的夜鹤寻求解释,鹤在古人看来是一种神异之鸟,故称仙鹤,它大概应该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吧。词中没有作答,只是写道“断壁悬秋,惊涛溯月,总是无声句”。“断壁悬秋”,谓悬挂在峭壁上的树木呈现出一派秋天的萧瑟气氛。“惊涛溯月”,谓冲天的巨浪涌向空中的明月。这满山秋意和一江惊涛似乎在用无辞的话语向人们讲诉着什么。“无声句”一方面照应前面访鹤解疑之意,暗示这仙鹤也没有能够说出答案;另一方面又表明自己已经从自然造化之中得到了某种启示,于是他感到顿然了悟,一扫愁情,所以他写道:“胜游如扫,大江依旧东去。”“胜游”,即美好的游赏。此处“扫”字用得颇为独到,十分形象地写出了作者此刻“倦怀”全释、烦恼尽消的畅快心境,同时在篇章上与词首遥相呼应,此时“大江依旧东去”,而作者却已进入了一个新的精神境界。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223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的意思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38
  • 贺新郎(送赵伯泳侍郎守温陵)

    朝代:宋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忆昔同时召。正青山、亲提玉尺,量材廊庙。当日班行比元祐,北玉西珠照耀。一转首、宫南移调。君自鸟台登骑首,觉精神、风采增清峭。数贤者,一…

    古诗文 2020年5月30日
    678
  • “几番心事无凭准,等得青春过尽”全词翻译赏析

    “几番心事无凭准,等得青春过尽”出自江开《杏花天》 杏花天 谢娘庭院通芳径,①四无人、花梢转影。②几番心事无凭准,③等得青春过尽。④ 秋千下、佳期又近。算毕…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50
  • 临江仙·峭壁参差十二峰

    朝代:唐代 作者:牛希济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峭壁参差十二峰,冷烟寒树重重。瑶姬宫殿是仙踪。金炉珠帐,香霭昼偏浓。一自楚王惊梦断,人间无路相逢。至今云雨带愁容,月斜江上,征棹动晨…

    古诗文 2020年3月8日
    1.1K
  • 初中文言文虚词复习

    初中文言文虚词复习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   一、复习“之”   (一)用作代词,有以下两种情况:   1. “之”可以代人、代物、代事。译为“他”、“她”(他们)、“它”(…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43
  • 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弃书捐剑

    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弃书捐剑   弃书捐剑   【原文】   项籍①少时,学书不成,去②;学剑,又不成。项梁③怒之④。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3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