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追凉》译文及鉴赏

  《夏夜追凉》是南宋诗人、文学家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撇开了暑热难耐的感受,而仅就“追凉”着墨,以淡淡的几笔,勾勒出一幅夏夜追凉图,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下面是小编准备的《夏夜追凉》译文及鉴赏,欢迎阅读。

  《夏夜追凉》

  宋代: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夏夜追凉》译文

  夜晚依然跟中午一样炎热,打开房门在月下稍微站一会。

  虫鸣不歇的茂密竹林树丛中,不时有阵阵凉意袭来,但并不是风。

  《夏夜追凉》注释

  小立:暂时站立住。

  《夏夜追凉》赏析

  全诗仅四句二十八字,该诗撇开了暑热难耐的感受,而仅就“追凉”着墨,以淡淡的’几笔,勾勒出一幅夏夜追凉图,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

  “追凉”,即觅凉、取凉。较之“觅”和“取”,“追”更能表现对“凉”的渴求,杜甫“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羌村三首》其二)诗意可见。但这首诗在艺术处理上却有其独到之处:它撇开了暑热难耐的感受,而仅就“追凉”着墨,以淡淡的几笔,勾勒出一幅夏夜追凉图,其中有皎洁的月光,有浓密的树荫,有婆娑的竹林,有悦耳的虫吟,以及作者悄然伫立的身影。

  第一句貌似平直,其实也有一层曲折:中午时分,烈日暴晒,是一天中最为酷热的时刻,而今,“夜热”竟然与“午热”相仿佛,则“夜热”之甚,可想而知。唯其如此,才引出次句诗人月下独立的形象。“开门”,点出作者原在室内。或许他本已就寝,而因夜里天热的缘故,辗转反侧难以入梦,迫于无奈才出门纳凉。而“明月”,则点出正值“月华皎洁”的三五之夜。这样,作者“独立”的目的,应该说是“追凉”与“赏月”兼而有之,追凉可得体肤之适,赏月则可得精神之快,难怪他要独立不移、执着若此了。

  第三句是对周围环境的点染:竹林深深,树荫密密,虫鸣唧唧。“竹深树密”,见其清幽;“虫鸣”,则见其静谧——唯其静谧,“虫鸣”之声才能清晰入耳。诗人置身其间,凉意顿生,于是又引出结句“时有微凉不是风”,这一真切、细微的体验。“不是风”,点明所谓凉意,不过是夜深气清,静中生凉而已,并非夜风送爽。范成大《六月七日夜起坐殿取凉》诗亦云:“风从何处来?殿阁微凉生。桂旗俨不动,藻井森上征。”虽设问风从何来,但既然桂旗不动,可见非真有风,殿阁之“微凉”不过因静而生。人们通常说“心静自凉”,其理相若。因此,范诗实可与这首诗参读。

  显然静中生凉正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意趣,但这一意趣并未直接点明。如果没有“不是风”三字,读者很可能将“凉”与“风”联系在一起。陈衍《石遗室诗话》早就指出:“若将末三字掩了,必猜是说甚么风矣,岂知其不是哉。”然而,这首诗的妙处恰恰也就在这里。作者故意直到最后,才将微露其本意的线索交给读者——既然明言“不是风”,善于神会的读者自当想到静与凉之间的因果关系;随即又当想到,前面出现的月光、竹林、树荫、虫鸣,都只是为揭示静中生凉之理所作的铺垫。这样,自然要比直截了当地道出本意更有诗味。大概这就是《石遗室诗话》所称道的“浅意深一层说,直意曲一层说”的旨趣。

  《夏夜追凉》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夏夜追凉》译文及鉴赏】相关文章:

1.杨万里《夏夜追凉》译文及鉴赏

2.夏夜追凉鉴赏 杨万里

3.夏夜追凉翻译及赏析

4.《夏夜追凉》阅读答案

5.杜甫《夏夜叹》译文及鉴赏

6.夏夜追凉古诗翻译及赏析

7.《夏夜追凉》全诗翻译及赏析

8.夏夜追凉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杨万里

9.羔裘》译文及鉴赏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2244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神童庄有恭

    朝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将军方与客弈…

    古诗文 2020年3月3日
    792
  •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翻译与赏析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岑参。其古诗全文如下: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46
  • 子夜吴歌・夏歌――李白诗词全集

      子夜吴歌·夏歌   唐代:李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译文】   镜湖之大有三百余里,到…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53
  • 关于普希金《致大海》的原文及赏析

      【原文】   再见吧,自一由的原素!   最后一次了,在我眼前   你的蓝色*的浪头翻滚起伏,   你的骄傲的美闪烁壮观。   仿佛友人的忧郁的絮语,   仿佛他别离一刻的招呼…

    古诗文 2022年11月9日
    118
  • 高考文言文备战巧妙方法

    高考文言文备战巧妙方法   一、基本 方法 :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37
  • 蒲松龄博采文言文翻译

    蒲松龄博采文言文翻译   引导语:相信很多人对蒲松龄都不陌生,那么有关蒲松龄博采的文言文以及翻译哪里有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蒲松龄博采   蒲留仙先生…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3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