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耳机发脾气 耳朵很受伤

    今年的3月3日是全国第16个“爱耳日”,主题是“,”。近年来,生活噪音和用耳不当等原因,原本是“老年病”的耳鸣、等,在年轻人中逐渐多了起来。

    今年的3月3日是全国第16个“爱耳日”,主题是“,”。近年来,生活噪音和用耳不当等原因,原本是“老年病”的耳鸣、等,在年轻人中逐渐多了起来。

  古人常用“耳聪目明”来描述一个人的聪明状态,可见良好的视力、听力是我们拥有生活能力的基本保障。在获取信息的渠道中,耳朵担负着一半的功能,但生活中,很多人却只重视“看得见”的视力,而忽视“看不着”的听力。

    地铁、公交上戴耳机

    我们的内耳有2万个纤弱的感觉神经细胞,使我们能感受到声音的美妙,然而它们又非常脆弱,经不起噪声长时间“折腾”。

    上下班路上,经常能看到戴耳机听音乐看视频的人。由于在地铁、公车上环境嘈杂,为了听清楚耳机里的声音,人们会不自觉地把音量调大,殊不知这正是造成听力慢慢下降的一个原因———近距离高分贝的噪声会造成人内耳的毛细胞损坏甚至死亡,久而久之就会引起噪声性耳聋,这样的损伤往往是不可逆的。

  酒吧、KTV待太久

  去酒吧听歌、去KTV唱歌是现代人休闲的一种娱乐方式。就在人们享受生活的同时,这些娱乐场所的噪声也在悄然损伤着听力,容易引发突发性耳聋。这种损伤可在瞬间、几小时或几天内发生,同时会伴有耳鸣、眩晕、耳闷或耳堵塞感。不少娱乐场所如电玩城、KTV等的噪音远超过国家对噪声污染的规定,在里面待太久会对听力造成伤害。

  频繁不当掏耳朵

  掏耳朵是很多人都有的小习惯,甚至有人对此“上瘾”。这种看似讲卫生的行为,却可能悄悄损害我们的听力。实际上,“耳屎”可以保护外耳道上皮,防止皮肤干裂,有抑菌功效;还可阻挡灰尘、小飞虫等进入外耳道。

    “耳屎”会缓慢地自动排出,而去除这层耳朵“保护膜”的掏耳朵行为,很可能诱发多种疾病,如有人喜欢用耳勺、火柴棒等挖耳朵,用力不慎易导致外耳道损伤甚至出血,严重的还会刺伤鼓膜。如果感染形成化脓性中耳炎,还会导致听力下降。如果伤及内耳,甚至可能引起神经性耳聋。

  管不住的坏脾气

  近年来,突发性耳聋的病例越来越多,与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大不无关系。研究发现,生气、忧郁、悲伤等负面情绪,都可能诱发突发性耳聋。另外,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情绪波动往往较大,有一部分人会比较急躁,还有些人性格十分内向,容易钻牛角尖。

  长期熬夜

  临床发现,一般年轻的患者患病前多有一段期。比如不少白领患者反映耳聋前曾连续加班,睡眠少,感觉十分劳累;学生患者则多表示在考试前有持续熬夜的经历。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24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身体七个信号告诉你营养不良

      现代白领工作强度大、长期处于高压状态,而饮食又往往跟不上,所以很容易因为营养摄取不足而导致各种健康状况。你的身体缺营养了吗-下面这些身体小信号,都在告诉你,要及时补充营养了!

    健康管理 2017年2月10日
    1.8K
  • 怎么喝药酒才算是养生?

      药性稳定、安全有效,而且因为酒精是一种良好的半极性有机溶剂,的各种有效成分都易溶于其中,药借酒力、酒助药势而充分发挥其效力,提高疗效。那么,怎么喝药酒才算是呢?

    健康管理 2017年2月13日
    1.1K
  • 节后吃点清爽 莴笋好“胃”道

        节日欢聚后不知道有多少人都会感到、呢?其实,长假大鱼大肉地狂吃一顿,最容易引起肠胃不适,因此长假过后许多人都会选择喝粥、去去油,不妨再用莴笋做一道清爽的下粥小菜!

    健康管理 2017年2月22日
    1.6K
  • 永不晕车的妙招 告诉身边晕车的人

      出门旅行,最烦人的是晕车了。不但自己不能享受旅行的乐趣,还连累同行的旅伴。怎么能有效防止晕车呢?这篇经验从各方面给出具体措施,晕车的朋友试试看。

    健康管理 2017年2月9日
    1.4K
  • 可帮白领防辐射的养生花茶

      黄芪茉莉花   黄芪10克,茉莉花0.5克,加85摄氏度开水浸泡一小时。可预防电脑辐射影响人体的循环、免疫、生殖和代谢功能,减少电磁波诱发癌症的机会。

    健康管理 2017年2月14日
    1.2K
  • 养生的秘密:“守”比“补”更重要

      现在很多人重视养生,铺天盖地的养生信息让大众们应接不暇,市面上的各类补品让人眼花缭乱,大家也纷纷接招,不管自身体质如何,照搬照做,什么补身体就吃 什么。中医有个基本观点叫“同症不同证”,意思是生病的症状相同但可能导致该病的原因不同,所以在治疗时要对“证”下药。

    健康管理 2017年2月21日
    2.0K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