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君自故乡来》原文及翻译

  《杂诗·君自故乡来》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前言】

  杂诗(君自故乡来)是盛唐时期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五言诗,是组诗《杂诗三首》的第二首。这是一首抒写怀乡之情的诗。诗以白描记言的手法,简洁而形象地刻划了主人公思乡的情感。对于离乡游子而言,故乡可怀念的东西很多。然而诗不写眷怀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却写眷念窗前“寒梅著花未?”真是“于细微处见精神”,寓巧于朴,韵味浓郁,栩栩如生。

  【注释】

  ⑴君:对对方的尊称,您。

  ⑵故乡:家乡,这里指作者的故乡。

  ⑶来日:来的时候。

  ⑷绮窗:雕画花纹的窗户。

  ⑸寒梅:冬天绽放的梅花。

  ⑹著花未:开花没有?着(zhuó)花,开花。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

  【翻译】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

  【赏析】

  杂诗三首其二这首诗表现作者的情趣与倾向。诗人想念故乡,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欢梅花,则溢于言表。本诗信手拈来,自然天成。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殷:“应知”云云,迹近噜?,却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纯用白描记言,却简洁地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这其实是很省俭的笔墨。

  关于“故乡事”,那是可以开一张长长的问题清单的。初唐的王绩写过一篇《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从朋旧童孩、宗族弟侄、旧园新树、茅斋宽窄、柳行疏密一直问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犹未尽,“羁心只欲问”;而这首诗中的“我”却撇开这些,独问对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仿佛故乡之值得怀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但又绝非故作姿态。

  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所谓“乡思”,完全是一种“形象思维”,浮现在思乡者脑海中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形象或画面。故乡的亲朋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怀念。但引起亲切怀想的,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的情事,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它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因此,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因此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独问“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逻辑的。

  古代诗歌中常有这种质朴平淡而诗味浓郁的作品。它质朴到似乎不用任何技巧,实际上却包含着最高级的技巧。象这首诗中的独问寒梅,就不妨看成一种通过特殊体现一般的典型化技巧,而这种技巧却是用一种平淡质朴得如叙家常的形式来体现的。这正是所谓寓巧于朴。王绩的那首《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朴质的程度也许超过这首诗,但它那一连串的发问,其艺术力量却远远抵不上王维的这一问。其中消息,不是正可深长思之的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这一句看起来是问家乡的情况,但诗人只是笼统的以“故乡事”来设问,可是问什么好呢?诗人心里满腹的问题竟然不知从何问起。于是我们可以想象诗人的踌躇,对方的诧异。“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一问倒令对方感到困惑,不问人事而问物事,这时梅花开没开花?想必读者对此也感到突兀。可是正是这样一问,才是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其实诗人的真正目的,哪里是梅花啊。诗人想说的话,想问的问题不知从何说起,对家乡的思念竟在这一个不经意的问题之中。这是诗人留给人们的空白,让读者去想象。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2424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长安秋望(杜牧)原文翻译赏析

      长安秋望   这是杜牧在京城长安时所写的一首五绝。杜牧自幼生活在长安,步入仕途后又四次在长安任职,因此此诗写作时间难于确定。但就其炉火纯青的艺术功力和高远明澈的审美境界来看,可…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213
  • 《曾子不受邑》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曾子不受邑 曾子①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②焉,曰:“请以此修衣③。”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④为不受…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69
  • 姜夔《八归·湘中送胡德华》

    姜夔 湘中送胡德华 芳莲坠粉,疏桐吹绿,庭院暗雨乍歇。无端抱影销魂处,还见篠墙萤暗,藓阶蛩切。送客重寻西去路,问水面琵琶谁拨?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鴂。 长恨相逢未款,而今何事…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162
  • 写湖北古琴台的诗词大全

    古琴台,又名伯牙台,在汉阳龟山尾部,月湖侧畔。相传春秋战国时伯牙在此鼓琴,钟子期能识其音律,知伯牙志在 “高山流水”,两人遂结为知交。战国 《吕氏春秋&mi…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194
  • 描写立冬的唯美古诗词

    描写立冬的唯美古诗词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描写立冬的…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91
  • 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部分古今异义知识整理

    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部分古今异义知识整理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部分古今异义梳理。   古今异义(例)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古:到;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8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