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计划坐车到一半,爬剩余的十八盘,然后缆车下。
我们毕竟是一群小伙子,常年运动,很轻松就爬到了玉皇顶,大家感觉不过瘾,于是又跑下了山。
真是一路跑下来的。
对于跑山,我是心有余悸的,2014年,我跑下山时,踩空了,多亏抓住了旁边一个女生,没摔下去。
对于登泰山,无论上还是下,我都觉得是很危险的。
你看十八盘,几乎是直上直下,台阶又小。
每年都有摔下来的。
下山后,又接着回家,回到家,媳妇把我抱怨了一通,意思是咋不带着老婆孩子去爬山?光知道陪别人。
我说,我那是工作。
媳妇又反问我,这么多年,你带我们出去过吗?
好吧。
其实,我是真累,我很心疼自己,但是我能辩解吗?不能,头也晕,腿也疼,坐在电脑前改文章,睡着了。
我一点都不喜欢游玩。
对于我而言,完全是浪费时间,媳妇不懂我,我不怪她,因为在大家眼里,游山玩水就是在玩,其实我哪有玩的心思?更多的是陪客人。
我现在每天要写两篇文章,早上写,晚上写,哪怕再困也要写……
这次笑笑是开着奔驰G去的。
很拉风。
我以前提过一个观点,你们几个既然在我这边,不如做点属于你们自己的事,例如可以组织周边游,可以把我们这边当成其中一站,可以每周一次,也可以每月一次,在于你们自己的心思与想法。
例如,每周一次。
每次集合地都选择在相对比较大的城市,例如济南、青岛。
你可以开发N条线路。
例如,济南——泰安——曲阜——临沂——青岛。
济南集合,先去爬泰山,然后去看孔子,再到临沂找懂懂,再去青岛玩一圈,解散,每次人数不多,6~8人,时间也不长,三五天,大家都有收获。
可以在济南与青岛上再做点文章,例如在济南参观一下韩都衣舍,在青岛参观一下青岛啤酒,或者在青岛坐坐游艇,出海溜达一圈。
刚开始可以每月做一次。
若是人数足够多,可以两周一次,再多呢?可以每周一次。
我认为是很好的事。
每人在成本的基础之上,收1000元服务费,例如成本1000元,那么收2000元,每个月你都可以赚个几万元,不好吗?
而且很稳定。
貌似大家看不上这点小钱?
我有个朋友,他叫涂涂,专门做警马的,警马是什么意思?警察马拉松,可以百度一下,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主要做泰山周围的,而且喜欢做赛中赛。
还记得陈盆滨百日百马不?新泰段原本是李晨陪跑,恰好李晨处于热点旋涡,传出他跟范冰冰在一起了,他缺席了,由纪中大哥陪跑的,纪中大哥是河南的,老警察,60多岁了,常年参加各类马拉松比赛,全世界跑。
纪中当这个嘉宾是谁给争取的?
就是涂涂。
涂涂也是一名老刑警。
涂涂大哥是爱上了马拉松,不仅仅参加,还喜欢举办,他越来越觉得,这个市场越来越大。
前天,我们俩聊了很久。
我们俩的观点基本一致,类似的运动项目都会越来越火的,马拉松火了以后,骑行会火,游泳会火,最终就是铁人三项。
王健林早就提前布局了,买下了世界上最知名的铁人三项公司。
目的就是未来在中国开设铁人三项运动。
我觉得涂涂大哥很有智慧,他专注于做赛中赛,例如有城市举办马拉松比赛,那么他就组织喜欢跑马拉松的警察兄弟参加这场比赛,但是单独计时,单独发牌。
为什么?
因为,举办马拉松是非常难的,需要层层审批,而赛中赛就规避了这个问题,有点类似借壳上市。
体育运动,市场越来越大,但是对于一些比较大的分类,我们几乎是没有机会了,我们怎么才能找准风口呢?
需要聚焦再聚焦,找到极其细分的领域。
马拉松市场很大吗?
大约有300亿的市场容量,自2013年之后,中国全民掀起了一场马拉松热,根据中国田径协会发布的数据:2011年中国马拉松赛事仅有22场,2014年增长到了51场,全年参加比赛的人次超过90万。而2015年,马拉松赛事已经达到了134场,参加比赛的人次超过200万。据预测,到2020年,马拉松赛事有望达到500场。
北京马拉松,日收入达到了3000万。
马拉松,个人是很难抢到蛋糕的,我倒觉得骑行是有机会的,一方面骑行在中国还没有完全热起来,一方面骑行比跑步更健康,对膝盖的损伤也没有那么大。
组织赛事,这个是很难的,因为拿不到政府资源,你是申请不到路权的,无论马拉松还是自行车赛,都是需要封路的。
但是可以做延伸行业。
例如,骑行装备。
2013年,我看了一篇采访录,是一个做服装的小伙子,他专注于骑行服,我认为这是很了不起的想法,因为这个市场需要等,可能一等就是六七年。
今天,我把那篇采访录又翻出来了《抢占骑行服高地》。
应该说,这是一篇软文。
但是,里面谈到的很多观点都不错,例如:宁可作池塘里的一只大鱼,也不愿作大海里的一只小鱼。
这个,我倒深有感触,例如:尤尼克斯。
这也是一个著名的运动品牌,但是多数人都不知道,为什么?因为它只专注于羽毛球,它的球拍是一流的,羽毛球也是一流的。
我倒觉得,若是想做骑行服,不如更加大胆一些,直接设计颠覆性的,例如单色的,现在的骑行服都过于花哨了,花哨与广告有关,这东西跟赛车涂鸦是一个道理,是为广告商设计的。
当然,国产品牌想突破,还是太难,想成为行业品牌,更难,倒是可以钻研另外一个角度,就是主动代理一些国外品牌到国内。
两年前,我跟着牛哥参加电动车行业的论坛,牛哥是做电动车出身的,这些电动车厂商把目标又瞄准了自行车,纷纷布局,其中我就听到了一些小道消息,就是一些浙商早就提前做好了布局,纷纷入资了那些自行车行业里的世界品牌。
等待这个行业的爆发。
跟吉利入股VOLVO是一个道理。
这么一想,又觉得我们提前布局也白搭,因为我们是虾米,是无法做到兴风作浪的,即便提前布局,最终也会被吃掉。
想来想去,还是做个网红来的实际一些,例如环骑中国百山、百湖。
为什么?
因为,中国人擅长崇拜,什么都拜,你是个网红,也愿意拜你,我倒觉得,无论进入什么行业,想想怎么成为行业网红,这倒是值得思考的市场,心都给你了,你还愁什么?
假如你是骑行领域的网红,你推荐什么品牌,什么品牌就火。
昨天,回到家,我们一起去泡脚,店里来了个新妹子,长的很标致,我就感叹了一句,一张网红的脸,可惜了。
真的可惜了。
若是她会蹦,会跳,又有点才华,例如会弹吉他会唱歌,可能粉丝无数,当然若是愿意包装她,可以让她当个花瓶,例如环球旅行去,把她当成了故事道具,也会火。
只可惜,长的漂亮的人太多了。
光漂亮也白搭!
旅行成名越来越难了,其实不仅仅是旅行成名越来越难了,任一领域成名都越来越难了,因为新媒体时代,人们都学会了展示,各个领域的大神都已经崭露头角了,咱没有一技之长,又想让自己脱颖而出。
是真的需要用心想想!
……明天见,下为广告……
A:|读友推荐|每天一位|只推荐不背书|
网名:洪萧萧,所在地:山东临沂,职业:建筑装饰,微信:微信:xiao5293464,QQ:15072699
B:记住,我们的公众号叫:上夏,欢迎订阅。同时,大家手里有好的文章、纪录片、对话节目,欢迎推荐给我们,不要电影,推荐方法很简单,加读书会客服微信:50404,把标题发过来就可以了。
烧香拜佛(懂懂日记2017.2.27)
•
懂懂日记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34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