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老赠梦得》诗词原文及赏析

  《咏老赠梦得》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其古诗全文如下:

  与君俱老也,自问老何如。

  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

  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

  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

  情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

  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余。

  【赏析】

  这首诗可以与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赠诗对比赏析:

  刘禹锡和白居易晚年都患眼疾、足疾,看书、行动多有不便,从这点上说,他们是同病相怜了,面对这样的晚景,白居易产生了一种消极、悲观的情绪,并且写了这首《咏老赠梦得》一首给刘禹锡(字梦得)。 刘禹锡读了白居易的诗,写了《酬乐天咏老见示》回赠:“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帽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从白老的“咏老”诗中,看到作者的性格和行为。他们两人同在一年出生,也同享古稀高龄;而在遭际上,则大不相同,刘禹锡比白居易坎坷很多。早期,二人初入仕途,都有匡国救民之宏志。但遇到挫折后,白则本着传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之旨而明哲保身。但刘则屡经坎坷而不屈不挠,直至老而不休。所以在思想上两人是同而又有别的。他们万劫余生,都享古稀高寿,晚年同在洛阳,亦官亦隐,日夕唱酬。上述两诗就是当时之作也,道出了他们各自肺腑之言。

  在两首诗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两人对老的态度。白居易的诗生动地揭述老人之处境和心态;而刘禹锡诗除了写老态入木三分之外,更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之概,“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难怪结语两句能脍炙人口,历千年而不衰了。这并不是说刘写诗技巧比白高明,而是由于诗是言志,两人对人生看法有所不同。人生观的差异,反映在文字上也就各异其趣。结果就表现为消极和积极的分歧。刘禹锡诗之前六句是对白诗的回答和补充,后六句则是对“老”的颂赞,使人读后会觉得“老”并不可怕,而更充满希望。这是诗的可贵之处,自然百读不厌了。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4450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和译文

    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和译文   原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42
  • 望阙台原文及翻译

      望阙台   明代:戚继光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译文」在大海的寒波中,我同倭寇周旋已有十年之久;我站在这里,遥望着京…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60
  • 水龙吟(题天风海涛呈潘料院)

    朝代:宋代 作者:严仁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飚车飞上蓬莱,不须更跨琴高鲤。砉然长啸,天风澒洞,云涛无际。我欲乘桴,从兹浮海,约任公子。办虹竿千丈,犗钩五十亲点对连鳌饵。谁榜佳名空…

    古诗文 2020年5月27日
    577
  • 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周记

      很久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郑国。郑国有一个呆书生名叫郑翔。   一次,郑翔这个呆书生的妈妈,给郑翔做了一件新衣服,郑翔高兴极了,穿在身上试了又试,非常合身。但郑翔看了又看总…

    古诗文 2022年11月12日
    35
  • 汉书《朱邑字仲卿》

    原文: 朱邑字仲卿,庐江舒人也。少时为舒桐乡啬夫①,廉平不苛,以爱利为行,未尝笞辱人,存问耆老孤寡,遇之有恩,所部吏民爱敬焉。迁补太守卒史,举贤良为大司农丞。迁北海太守,以治行第一…

    古诗文 2022年5月15日
    152
  • 高考文言文临场翻译的技巧

    高考文言文临场翻译的技巧   一、加。即加字法。在单音节词前或之后加字,使之成为双音节词或短语。   (一)单音节变双音节。如:   1、前辟四窗,垣墙周庭。(《项脊轩志》)   …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5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