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默戒》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言默戒是一篇文言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该说不说和不该说却说,都会招致灾祸,说话做事要适宜。

言默戒
杨时
    邻之人有鸡夜呜,恶其不祥,烹之。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已而谓予日:
“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日:“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呜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①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日:“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注】①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时,掌管。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或旦而不鸣  或:-
  (2)皆足取祸也  取:_  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3.作者为什么认为鸡“鸣”与“不鸣”都是“自为不祥”?(2分)
4.邻人烹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分)
【答案】
1.(1)有的  (2)招致
2.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只不过它们自作不吉祥罢了。
3.当鸣不鸣,不当鸣而鸣都是不合时宜的。(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
4.该说不说和不该说而说,都会招致灾祸,说话做事要适宜。

注释
①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时,掌管。
②或:有的。
③取:招致。
④书:写。
⑤恶(wù):厌恶。
⑥祥:吉祥
⑦欤(yú):文言助词,相当于“吗”,表示疑问、感叹、反诘等语气。
⑧足:足够,足以。
⑨故书之以为言默戒:所以写下来作为发言和沉默的告诫。

翻译
邻人有一只鸡在夜里打鸣,厌恶它不吉祥,便把它烹吃了。过了几天,另一只鸡天亮了却不打鸣,便又把它烹吃了。过后(他)对我说:“我家的鸡有的夜里打鸣,有的早晨却不打鸣,对这种不吉祥怎么办?”我告诉他说:“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只不过它们自作不吉祥罢了。有的夜里打鸣,鸣得不是时候;早晨不打鸣,不打鸣也不是时候,那是它们自作不吉祥而导致被烹吃的,同人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它们按时打鸣,那么人将依靠他们报晓,谁还会烹吃它们呢?”我又想到:人的发言与沉默和这件事有什么不同呢?不应发言而发言,同应当发言而不发言,都足以招来灾祸啊。所以写下来作为发言和沉默的告诫。

【启示】
无论发言还是沉默都要在对的时间和地点,不然只会害了自己。该说不说和不该说而说,都会招致灾祸,说话做事要适宜。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428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曹操《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原文翻译与赏析

    《观沧海》是建安十二年(207)九月曹操北征乌桓,消灭了袁绍残留部队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48
  • ●卷五十三 ◎奏议二十七首

      【缴词头奏状六首·范子渊】   元?元年二月八日,朝奉郎试中书舍人苏轼状奏。今月八日,准吏房送到词头一道,司农少卿范子渊知兖州者。右臣谨按:子渊见为殿中侍御史吕陶…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65
  • 文言文《扁鹊见蔡桓公》译文

    文言文《扁鹊见蔡桓公》译文   扁鹊见蔡桓公选自《韩非子·喻老》  扁鹊进见蔡桓公,在桓公面前站着看了一会儿,扁鹊说:“您有小病在皮肤的纹理中,不医治恐怕要加重。”桓侯说…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57
  • 《苏子美饮酒》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苏子美饮酒 子美豪放,饮酒无算,在妇翁杜正献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正献深以为疑,使子弟密察之。闻读《汉书·张子房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r…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62
  • 嘲鲁儒李白注音版及翻译

    “嘲鲁儒李白注音版及翻译”由文言文之家整理发布,欢迎阅读。 嘲鲁儒李白注音版 《 嘲cháo鲁lǔ儒rú 》 唐t&aacute…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16
  • 思帝乡·春日游原文及赏析

      思帝乡 韦庄,主要描写一位纯情少女郊游时喜欢上一个风流少男,想嫁人的一首质朴的词。本文由编辑收集整理,希望大家喜欢!   思帝乡   韦庄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

    古诗文 2022年11月9日
    6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