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孔子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
  大公任往吊之,曰:“子几死乎?”曰:“然。”
  “子恶死乎?”曰:“然。”
  任曰:“予尝言不死之道。东海有鸟焉,其名曰意怠。其为鸟也,翂翂翐翐,而似无能;引援而飞,迫肋而栖;进不敢为前,退不敢为后;食不敢先尝,必取其绪。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子其意者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故不免也。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孰能去功与名而还与众人!道流而不明居,得行而不名处;纯纯常常,乃比于狂;削迹捐势,不为功名。是故无责于人,人亦无责焉。至人不闻,子何喜哉!”
  孔子曰:“善哉!”辞其交游,去其弟子,逃于大泽,衣裘褐,食杼栗,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鸟兽不恶,而况人乎!
  孔子问子桑雽曰:“吾再逐于鲁,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围于陈蔡之间。吾犯此数患,亲交益疏,徒友益散,何与?”子桑雽曰:“子独不闻假(古国名)人之亡与?林回(假国之逃民)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或曰:‘为其布与?赤子之布寡矣;为其累与?赤子之累多矣。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也。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孔子曰:“敬闻命矣!”徐行翔佯而归,绝学捐书,弟子无挹于前,其爱益加进。
  (选自《庄子山木》)
  
4.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公任往吊之 慰问
  B.自伐者无功 夸耀
  C.为其布与 财帛
  D.绝学捐书 捐献
  
5.下列各项中,全都表现孔子“全身远祸”的一项是( )(3分)
  ①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  ②辞其交游  ③逃于大泽
  ④伐树于宋,削迹于卫  ⑤徐行翔佯而归,绝学捐书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③④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中的孔子是一个谦虚而又勇于改错的人物形象,和《论语》中的孔子不能等而视之。
  B.太公任认为至人心地纯一,行为平常,不求声名,不显露自己,所以能免受伤害。
  C.子桑雽认为假国人林回丢掉价值千金的璧玉,背着婴儿逃命,正可说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应以利害相维系,而应以天性相联结。
  D.这两段文字,借孔子的故事说明无欲无用、因顺自然的处世哲学,说明庄子思想与儒家“独善其身”的思想有着共同之处。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子其意者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故不免也。(5分)
  (2)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5分)

参考答案:
4、 D
  【解析】捐:抛弃,据上下文“孔子曰:‘敬闻命矣!’徐行翔佯而归,绝学捐书,弟子无挹于前,其爱益加进。”可以推知,“捐”不是“捐献”的意思。  
5、B
  【解析】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首先要弄明白“全身远祸”的含义是“孔子全身而退,远离祸患”,据此筛查:①说明孔子招致祸害的原因 ④叙述孔子在宋国卫国被驱逐  
6、D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能说明庄子思想与儒家“独善其身”的思想有着共同之处。
  
7.(1)你的用心是装扮得很有才干以便惊吓普通的人,注重修养以便彰明别人的浊秽,毫不掩饰地炫耀自己就像是举着太阳和月亮走路,所以总不能免除灾祸。
  (2)君子淡泊却心地亲近,小人甘甜却利断义绝,那些无缘无故而接近相合的,也会无缘无故地离散。
  
【参考译文】
  孔子被围困在陈国、蔡国之间,七天七夜不能生火煮饭。太公任前去看望他,说:“你快要饿死了吧?”孔子说:“是的。”太公任又问:“你讨厌死吗?”孔子回答:“是的。”太公任说:“我来谈谈不死的方法。东海里生活着一种鸟,它的名字叫意怠。意怠作为一种鸟啊,飞得很慢,好像不能飞行似的;它们总是要有其他鸟引领而飞,栖息时又都跟别的鸟挤在一起;前进时不敢飞在最前面,后退时不敢落在最后面;吃食时不敢先动嘴,总是吃别的鸟所剩下的,所以它们在鸟群中从不受排斥,人们也终究不会去伤害它,因此能够免除祸患。长得很直的树木总是先被砍伐,甘甜的井水总是先遭枯竭。你的用心是装扮得很有才干以便惊吓普通的人,注重修养以便彰明别人的浊秽,毫不掩饰地炫耀自己就像是举着太阳和月亮走路,所以总不能免除灾祸。从前我听圣德宏博的老子说过:‘自吹自擂的人不会成就功业;功业成就了而不知退隐的人必定会毁败,名声彰显而不知韬光隐晦的必定会遭到损伤。’谁能够摈弃功名而还原跟普通人一样!大道广为流传而个人则韬光隐居,道德盛行于世而个人则藏誉匿耀不处其名;纯朴而又平常,竟跟愚狂的人一样;削除形迹捐弃权势,不求取功名。因此不会去要求他人,别人也不会要求自己。道德修养极高的人不求闻名于世,你为什么偏偏喜好名声呢?”
  孔子说:“说得实在好啊!”于是辞别朋友故交,离开众多弟子,逃到山泽旷野;穿兽皮麻布做成的衣服,吃柞树和栗树的果实;进入兽群兽不乱群,进入鸟群鸟不乱行。鸟兽都不讨厌他,何况是人呢!
  孔子问桑雽道:“我两次在鲁国被驱逐,在宋国受到伐树的惊辱,在卫国被人铲除足迹,在商、周之地穷愁潦倒,在陈国和蔡国间受到围困。我遭逢这么多的灾祸,亲朋故交越发疏远了,弟子友人更加离散了,这是为什么呢?”
  桑雽回答说:“你没有听说过那假国人的逃亡吗?林回舍弃了价值千金的璧玉,背着婴儿就跑。有人议论:‘他是为了钱财吗?初生婴儿的价值太少太少了;他是为了怕拖累吗?初生婴儿的拖累太多太多了。舍弃价值千金的璧玉,背着婴儿就跑,为了什么呢?’林回说:‘价值千金的璧玉跟我是以利益相合,这个孩子跟我则是以天性相连。’以利益相合的,遇上困厄、灾祸、忧患与伤害就会相互抛弃;以天性相连的,遇上困厄、灾祸、忧患与伤害就会相互包容。相互收容与相互抛弃差别也就太远了。而且君子的交谊淡得像清水一样,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样;君子淡泊却心地亲近,小人甘甜却利断义绝。大凡无缘无故而接近相合的,那么也会无缘无故地离散。”孔子说:“我会由衷地听取你的指教!”于是慢慢地离去,闲放自得地走了回来,终止了学业丢弃了书简,弟子没有一个侍学于前,可是他们对老师的敬爱反而更加深厚了。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552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语文文言文动词词类活用解析

    语文文言文动词词类活用解析   (1) 动词的使动用法   1、项伯杀人,臣活之 (课文《鸿门宴》出自《史记项羽本记》)   2、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课文《季氏将伐颛臾》…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49
  • 文言文阅读题解题技巧

    文言文阅读题解题技巧   文言文阅读题是中考语文必考的题目。那么,文言文阅读题解题技巧有哪些?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文言文阅读题解题技巧,一起来看看吧!   (1)文学常识:填空形式,…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41
  •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指导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指导   语文是一个人一生中离不开的工具。   (一)语境推断   文言文实词含义丰富,大多都存在一词多义现象,要想对其进行准确的界定、理解,需要我们借助上下文的…

    古诗文 2022年11月27日
    41
  • “武承休,辽阳人,喜交游”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武承休,辽阳人,喜交游,所与皆知名士。夜梦一人告之曰:“子交游遍海内,皆滥交耳。惟一人可共患难,何反不识?”问:“何人?”曰:&ld…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32
  • 归有光《自生堂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自生堂记 归有光 予友盛征伯,与余少相善。而吴纯甫先生与予为忘年友,征伯游其门,与顾给事伯刚等辈四五人,尤为同学相好。数十年间,纯甫既谢世,诸公相继登科第,征伯独连蹇不遇。为人亢直…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40
  • 《蜀相》《书愤》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13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