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翻译赏析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译文]  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俩谁也不会觉得厌烦。
  [出自]  李白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释:
    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县北。《元和郡县志》云:"在宣城县北十里。山有万松亭、虎窥泉"。《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孤云独无依"。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
    尽:没有了。
    闲:偷闲,安闲。
    厌:厌弃,厌烦。
  
译文1: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俩谁也不会觉得厌烦。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高的敬亭山了。
    译文2:
    面对着留下的敬亭山,此刻无声胜有声,虽然只是一座山,虽然只是一个人,不用言语,不用文字,就这样默默地跟我互相望着,不嫌厌烦。
   译文3:  
不知啥时,鸟们全都悄然飞去,望中之景,一片空寂。
天空中,唯一的一片孤云,悠悠地飘来,又悠悠地飘去,最后也没了踪影。
我与山,山与我,相对无言,彼此眷顾;
只有敬亭山与我为伴,
这样的时刻,这样的心境。

创作背景
  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如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李白一生一共七次游览宣城,这首五绝作于753年(天宝十二载)秋游宣州时,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时所写。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

赏析
  敬亭山,在安徽宣城县北,因山上有敬亭而得名。相传是南朝诗人谢朓赋诗的地方。天宝12年,李白漫游至此,登览敬亭,吟出了这首千古绝唱。
  “独坐”二字是全诗的中心。一、二句写独坐所见,三、四句抒独坐之感。
  与敬亭山朝夕相处的群鸟一只只高飞远去,天空中的最后一片白云也悠然飘走,万物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天地间一片肃静,只有诗人独自一人孤零零地坐在那里。“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展现的就是这样一个极其空旷寂寥的世界。两句诗写的虽是眼前实景,字里行间却透露出诗人强烈的孤独寂寞之情。
  百无聊赖的诗人把视线转向眼前的青山,忽然发觉敬亭山是那么妩媚多姿,那么灵秀可爱,只见她长久地伫立在那里,默默等待着与自己情感交流。这一发现使诗人激动不已,他凝视着敬亭山,敬亭山仿佛也注视着他,彼此相对而视,心神契合,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诗人心中只剩下敬亭山,别的事物都不存在了,久而久之,甚至连自己也仿佛化为了山的一部分。人与山妙合无垠,融为一体,这是多么超逸的境界,它使诗人寂寞的情感得到抚慰,苦闷的心灵得到解脱。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两句诗表现出来的已不只是对敬亭山的无限钟爱,在诗人眼里,敬亭山完全人格化了,它不再是观赏的对象,而是自己相看“不厌”的最亲密的朋友。诗人使用的是“只有”这样朴素无华的口语,却极有表现力,它以山之有情,反衬出人之无情。而把敬亭山当成自己在世间的唯一知己,既可见山之无比灵秀,令人领略不尽,又可见诗人世无知音的孤独幽愤。
  李白写这首诗时,距他离开长安已将近十年。这时的李白对当时社会的弊端已经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清高傲岸的性格使他无法容于现实,于是他的孤独感越来越强烈,愤世嫉俗的情绪与日俱增,他只好向大自然去寻求慰藉,寻觅知音,这首诗表现的正是这样一种心情。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170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袁继忠,其先振武人,后徙并州”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袁继忠,其先振武人,后徙并州。父进,仕周为阶州防御使。继忠以父任补右班殿直。 太宗即位,以为阁门祗候,令击梅山洞贼,破之。又巡遏边部于唐龙镇。太宗征太原,继忠预破鹰扬军,先登陷阵。…

    古诗文 2022年11月23日
    47
  • 《陈涉世家》文言文复习课件

    《陈涉世家》文言文复习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上课内文言文复习课件   内容预览:   课内文言文复习之《陈涉世家》   一、熟记文学常识   1、选自《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古诗文 2022年11月27日
    45
  • 王欢安贫乐道

      【文言文】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14
  • 昌谷北园新笋·斫取青光写楚辞翻译赏析

      《昌谷北园新笋·斫取青光写楚辞》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贺。其古诗全文如下:   斫取青光写楚辞,腻香春粉黑离离。   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   【前言】   《昌谷北园…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49
  • 池州春送前进士蒯希逸(杜牧)原文翻译赏析

      池州春送前进士蒯希逸   这是作者在池州刺史任上所作的一首送别诗。所送之友人蒯(kuǎi)希逸,字大隐,于会昌三年(843)中进士,唐代称进士及第者为前进士。此诗较深切地表达了…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201
  • 周亮工《南陵盛此公遗稿序》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士君子取友岂不当自慎哉!得数贤人,不足匡勷①不逮;得一不肖,生平德行皆失之。故非确然能辨人之泾渭,则不如不与人见。然天下无块然独处之人,势不能不出而与人见也。士君子处此难矣哉! 南…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