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这两句是说,一时离别是常有的事,不必也没见过几个人送别时悲悲泣泣——秋月夜晚,在渡口边的亭子上,有人在为友人送别,可是谁见过离开大家时的悲泣。将离别看得平平常常,而且揭示了一个事实:送别时并无几人悲悲泣泣,一洗送别诗的伤感情绪。
出自王勃《江亭夜月送别二首》之一

【其一】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其二】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①津:渡口。
②亭:古代为人饯别送行的亭子。
泣:哭泣。
离群:离开同伴。

参考译文
长江远远地送走了从巴南来的流水,大山横亘,仿佛嵌入了塞北的云层。秋天明月夜,在这渡口亭子里,谁见过在离别时哭哭啼啼的呢?

【其二】
乱糟糟的烟雾笼罩着青绿的台阶,高高的月亮照耀着江亭的南门。离亭的门关闭着,周围寂静无声;今夜里大江与高山都显得那么凄凉。

赏析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是唐代诗人王勃的组诗作品,共两首,都是五言绝句。这两首诗以江、山、亭、月、夜为主要意象,描绘了江边月夜送别的情景,把送别的孤寂怅惘之情融化入景色的描写之中,句句透露着离别的伤感与痛苦,表达了作者独有的内心感受。诗的妙处在于这融化的手法运用得浑然无迹,从而使诗篇见空灵蕴藉之美。

这首组诗作品,以江、山、亭、月、夜为主要意象,描绘了江边月夜送别的情景,把送别的孤寂怅惘之情融化入景色的描写之中,句句透露着离别的伤感与痛苦,表达了作者独有的内心感受。
两诗合看,大致可知写诗的背景,即送客之地是巴南,话别之所是津亭,启行之时是秋夜,分手之处是江边,而行人所去之地则可能是塞北,此一去将有巴南、塞北之隔。

第一首诗最后用“谁见泣离群”一句来表达离情,写得比较平实浅露,缺乏含蓄深婉、一唱三叹的韵味,沈德潜也不得不指出其用意“未深”;而在写景方面,“山横塞北云”一句写的是千里外的虚拟景,没有做到与上下两句所写的当前实景水乳交融,形成一个完美和谐的特定境界,因而也不能与诗篇所要表达的离情互为表里,收到景与情会的艺术效果。而在艺术上达到了这一要求的,应当推第二首。在这诗中,诗人的离情不是用“泣离群”之类的话来直接表达的,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间接表达。诗人在江边送走行人后,环顾离亭,仰望明月,远眺江山,感怀此夜,就身边眼前的景色描绘出一幅画面优美、富有情味的江边月夜图。通首诗看来都是写景,而诗人送别后的留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自然浮现纸上,是一首寓情于景、景中见情的佳作,兼有耐人寻味的深度和美感。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340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天涯旧恨,试看几许销魂?”全词翻译赏析

    “天涯旧恨,试看几许销魂?”出自宋代词人张元干《石州慢·寒水依痕》 寒水依痕,春意渐回,沙际烟阔。溪梅晴照生香,冷蕊数枝争发。天涯旧恨,试看几…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56
  • 点绛唇 陈子龙

             春日风雨有感      &nbs…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116
  • 袁宏道《游惠山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袁宏道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游惠山记 明袁宏道 余性脱,不耐羁,不幸犯东、半山之,每杜门一日,举身如坐热炉以故号霜天月,鹿,意木尝一刻不在宾客山水。余既病,居城,门绝履迹,尽日惟以…

    古诗文 2022年7月24日
    305
  • 沈佺期原文翻译及赏析

      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咋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韵译】   听说黄龙冈驻边的防地,连年打仗…

    古诗文 2022年11月10日
    79
  • 渔家傲(闺思)

    朝代:宋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红日三竿莺百啭。梦回鸳枕离魂乱。料得玉人肠已断。眉峰敛。晓妆镜里春愁满。绿琐窗深难见面。云笺谩写教谁传。闻道笙歌归小院。梁尘颤。多因唱…

    古诗文 2020年6月2日
    618
  •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李白诗词全集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唐代:李白   【原文】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10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