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这两句诗是借马援马革裹尸的典故,并以班超的故事为反衬,称颂御边将士“何须生入玉门关”,决心埋骨沙场,杀敌报国的英雄气概。诗句意气飞扬,豪迈壮烈,语言明快,声韵铿锵,用典精当,风格雄壮。

出自李益《塞下曲》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

赏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连用四个典故,以凝练、生动的笔调,表现了唐军将士精忠报国,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 诗歌一、二句运用了汊代名将,伏波将军马援和定远侯班超的典故。 第三句运用了战国时代,晋国大败秦国,使其全军第四句运用了唐代著名将领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典故。
头二句夸赞东汉两个名将马援和班超。“伏波惟愿裹尸还”,这句说的是马援的故事。东汉马援屡立战功,被封为伏波将军。他曾经说:男儿当战死在边疆,以马革裹尸还葬。“定远何须生入关”,这句说的是班超的故事。东汉班超投笔从戎,平定西域一些少数民族贵族统治者的叛乱,封定远侯,居西域三十一年。后因年老,上书皇帝,请求调回,有“但愿生入玉门关”句。
以上两句说:为保家卫国,边塞将士应长期驻守边疆,宁愿战死疆场,无须活着回到玉门关。
后二句表示灭敌及长期卫边的决心。“莫遣只轮归海窟”,“只轮”,一只车轮。《春秋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夏四月,晋人及姜戎败秦于肴……晋人与羌戎要之肴而击之,匹马只轮无反(返)者。”“海窟”,本指海中动物聚居的洞穴,这里借指当时敌人所居住的瀚海(沙漠)地方。这句意思是说,不能让一个敌人逃跑。“仍留一箭定天山”,“一箭定天山”,说的是唐初薛仁贵西征突厥的故事。《旧唐书·薛仁贵传》说:“唐高宗时,薛仁贵领兵在天山迎击九姓突厥十余万军队,发三矢射杀他们派来挑战的少数部队中的三人,其余都下马请降。薛仁贵率兵乘胜前进,凯旋时,军中歌唱道:“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
以上两句意思是说:“要全歼敌人,不能让一个敌人逃跑,而且应该留驻边疆,叫敌人不敢再来侵犯。”
这首诗通过东汉马援、班超和唐初薛仁贵三个名将的故事,讴歌了将士们激昂慷慨、视死如归、坚决消灭来犯之敌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反映了当时人民要安边定远的心愿。全诗情调激昂,音节嘹亮,是一首激励人们舍身报国的豪迈诗篇。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345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陋室铭中,中心句是什么?

    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放到原文里则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古诗文 2022年5月19日
    149
  • “韦世康,京兆杜陵人也,世为关右著姓”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韦世康,京兆杜陵人也,世为关右著姓。父夐,隐居不仕,魏、周二代,十征不出,号为逍遥公。世康幼而沉敏,有器度。年十岁,州辟主簿。在魏,弱冠为直寝,封汉安县公,尚(与皇帝家…

    古诗文 2022年11月23日
    62
  • 高中语文文言文《项脊轩志》知识点归纳

    高中语文文言文《项脊轩志》知识点归纳   《项脊轩志》   一、多义词   1、顾: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回头看)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165
  • 杀驼破瓮

    朝代:南北朝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昔有一人,于瓮中盛谷。骆驼入瓮食谷,首不得出。主人以为忧,无计可施。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忧,吾有以教汝出。”主人亟问:“法…

    古诗文 2020年3月4日
    723
  • “杨一清,字应宁”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杨一清,字应宁。少能文,以奇童荐为翰林秀才。年十四举乡试,登成化八年进士。一清善权变①,尤晓畅边事。弘治十五年,擢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督理陕西马政。西番故饶马,而仰给中国茶饮以去疾。…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64
  • 蝶恋花

    千古涟漪清绝地,海岱楼高,下瞰秦淮尾。水浸碧天天似水,广寒 宫阙人间世。 霭霭春和一海市,翱戴三山,顷刻随轮至。宝月圆时多异气。讹诈光一颗千金贵。 赏析《蝶恋花》词牌一般以抒写缠绵…

    古诗文 2022年5月24日
    15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